第132部分(第1/4 页)
“还不行。”朝凤摇摇头,依然是不满意的样子。
见到朝凤这样,一边看着的出云倒是笑起来了:“虽是说这两种人,都难找,可是这问题却也不是这样难回答的。怎么到了凤儿这里,就一问三不知起来了,这可不像你。”
“楚国有个直身而行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到令尹那儿告发,而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了他死罪。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国君去打仗,屡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坏人的犯罪行为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
朝凤并没有明确的做出任何的回答,而是自顾自的说起故事来。若是自己没有猜错的话,彝丹说的坏人,应该就是那个让他忧心的谋士。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可是大多数时候,会记得那些曾经功勋的,就只有自己。而知道那些错误的,却是天下人。
古时候,有一个人到他的老师家里拜访,看到老师家的墙上挂了一幅奇怪的画。这画的内容是一张白纸上只有一个黑色的墨点,其它什么也没有了。这位学生感到很费解,便向老师询问了起来。老师告诉他这画的意义:这个墨点代表了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不开心、痛苦,而白纸则代表也开心,快乐,高兴。但是人们总是能感受到这个墨点的存在,而乎视了白纸的存在。就像人在生活,总是会对痛苦感受特别深,而对于快乐的事情,很快就会忘记。
“在山上居住,却要下到溪谷打水的人,在节日都把水作礼物,相互赠送,在沼泽低洼地区居住,苦于水患的人,却要雇工开挖渠道排水。所以荒年的春天,自己的小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这不是疏远骨肉兄弟而爱护过路客人,而是由于粮食多少的实际情况不相同。”见到彝丹眼中日有所思的样子,朝凤轻轻地笑了笑开口道“这人的好坏,也是这样的。不知道您怎么看?”
人的内心都是有偏又向的,如果你和君主的关系很亲近,你的观点自然就容易被接受和认同,相反,如果你和君主关系比较疏远,势必人微言轻,很难获得君主的信任。因此,彝丹的好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亲疏远近关系,是自己能否成功获取他信任的一个关键。
“有一个有才之士,进入了北彝,并且充分的展示了他的才华。不过这个人的品性,却是远不如他的才识的。”听见朝凤的这样深刻的分析,彝丹便也不再藏掖了,而是直接说起了烦心事“我听闻看猎物是否健康,要看他的牙齿。而看一个人是否值得用,便要看他的品性。既然他是因为钱财和权势,才会效忠于北彝,那么他日若是有人给出了更高的诱惑,谁又能保证他会怎么做?”
若单是爱财,实在算不上是什么过错。彝丹的话,虽然是过于理想化了一些,可是若是站在一个君王的角度,却也是合情合理。朝凤在心里皱皱眉,那人也是外乡人,若是自己反驳他的身份,那自己这个‘外乡人’自然也会被防范。可若是自己明显的倾向于他,那么彝丹势必会怀疑自己。
“古人轻视财物,不是什么仁爱,只是因为财物多;人们的争夺,也不是小气,只因财物太少。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下,是因为权势太重。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橘树一种到淮北,只能结出又小又苦的枳。若是君王足够贤明,自然能让原本品行不端的人,弃恶从善。”
虽是没有明确说那个人是否应该留下,可是朝凤却是先说明了,爱财之心,人皆有之。这样,彝丹之前所认为的缺点,也就算不上是什么缺点了。接下来,朝凤便又柑橘的比喻,来作为一个小小的激将法,说人的品性怎么样,都要看君王是否管理有方。
“娘娘果然是一位奇女子,怨不得出云这样的喜欢娘娘。还请娘娘赏脸,与彝丹共饮这一壶桃花酒。”被朝凤这样一说,彝丹的脸色也终于好看了起来。就连和朝凤说话,也都要亲近了一些。
对于这个结果,朝凤自然是极其满意的。这一次彝丹之所以会自己说话,只要是自己的主旨和彝丹的心,没有什么违逆,言辞之间没有什么抵触。不过只是这些却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