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布袋显神通(第1/3 页)
离皇城不远的西南郊有一处山洞,叫黎阳洞。
由十几块巨石叠垒而成的天然山洞,石洞南北,各有一个六尺高、三尺宽的岩扉,成为石洞的天然门户。
在南门洞口,有一个僧人正在专心致志地打扫地面。
这时一个苦行了三年的僧人,刚刚入住黎阳洞不久,每天就心无旁骛地打扫洞口的落叶,每次举起扫帚的动作,都似乎有心,但又觉之无意。
他没有带装落叶的箩筐,随意一扫,落叶便自动堆在一起,形成一个圆球,在慢慢旋转,随着落叶的增加,圆球也变大了,和尚右手手指展开,轻轻一捏、缓缓一提,落叶便悬浮起来,好像那些落叶被装进一个布袋里,给和尚提了起来,和尚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右手轻描淡写地往外一扔,落在远处的树林里,化成粉末。
“好功夫,这就是传说中的布袋神功吧?”
詹郎中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看到这种情景,不禁口中喃喃。
而古明此时踩着祥云,停在空中观察着这一切。
古明看着詹郎中不禁有点得意:你在山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云端看你。
古明知道,和尚的布袋功属于内气外放功,全凭阴柔之劲,兼俱阳刚之气,由腰脊发力至手臂,转为混元之气形成弥勒之布袋状,可包涵一切可包之物,亦可使之化为乌有。
从“风卷残叶”到“指画太极”、“世尊捻花”、“迦叶微笑”,一气呵成。布袋和尚的功夫已经练得出神入化。
江湖传闻,这是布袋和尚在用布袋装东西的时候,自己悟出来的一套功夫。
原来詹郎中往这边盯梢,是听说最近黎阳洞来了一个布袋和尚,虽然长得不起眼,但是每天除了扫地就没干过别的,觉得很奇怪,就时常过来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已经持续好几天了。
今天刚好看到和尚露出功夫,所以情不自禁地从心里面发出赞叹。
只见詹郎中快速移步,来到布袋和尚跟前,拱手作揖,“师傅,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施主,六时吉祥,阿弥陀佛。”
布袋和尚赶忙双手合十作出回礼,然后又接着有一搭没一搭地,继续专心打扫落叶。
这个季节正是落叶的季节,任你打扫一整天,也打扫不完这不停飘落的黄叶。
满树的落寞,是苦闷、颓废、消极、堕落吗?布袋和尚每天收拾这些落叶,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吗?
落叶如潮,秋风似梦,化作尘土,复归大地。布袋和尚已经参透大道,顺势而为,难怪功夫深不可测。
詹郎中不敢打扰他,也不知道怎么跟他开口说话,只好静静地观察和尚的动作。
古明也远远地留意到,和尚的头顶上,似乎有一个像大布袋的气球,向下笼罩着全身,在和尚的一比一划之间,似乎都离不开大气球的范围内,看似有心,又心不在焉,看似无心,又不离这个。
“很好的练功心法。”古明心里暗叹。
只听到詹郎中看到精妙处竟然也随声大喊:“心息相依,神气相抱,无为守中,似守非守。”
此时,布袋和尚已在入静状态,并不理会眼前这个陌生人。
詹郎中从小精读《黄帝内经》,此时看到布袋和尚已经入静,便不敢惊动地。他想起《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两句话,瞬间也进入了虚静状态。
古明看到这两个都入定了,感觉没什么好看的,就御气返回太子府。
詹郎中和布袋和尚,就这样在黎阳洞门口,一直待到了傍晚才收功。
两个人相视无语,也没有社死的感觉。
布袋和尚正欲跨步走进洞里,詹郎中开口喊住他。
“鄙人略备薄酒,望师傅劳动玉足,就寒舍小酌。”
“施主好意,贫僧心领了,贫僧正在辟谷,无需进食。”
“哈?”詹郎中惊讶不已。
詹郎中跟进洞里,只见和尚从吊在洞里的布袋中,拿出一粒棕红色的糖块,泡进碗里,碗里的水在慢慢冒泡,显然这是红糖糖块在溶化。
和尚也不理会詹郎中,独自缓缓闭目,便自个打起坐来。
詹郎中也毫不客气,找张石凳坐下来,静静看着和尚。
时间好像停滞一般,在入静的人来说,并无所觉,可对于詹郎中来说,正应了“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