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激励大学这样一个组织是非常非常困难的。所以在大学里工作的人,有一个基本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讨论一般的社会问题,我们常用到公共理性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知识分子和别人不一样。同样,讨论大学本身的问题,也要更多地从公共理性出发,当然这是很困难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我提不成教授我当然不高兴,我干吗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但是我们要始终清醒,我们为什么要教授这个位置?需要这个位置不是为了让你有饭碗,不是为了给你一个教授的头衔,而是为了有人创造知识,为了教书育人。如果你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使命,那么就意味着你不应该升到这个位置。这是一个理念。我们后面要专门讲到文化。
由于没有一些非常容易量化的指标,所以大学的声誉就变得非常重要。一个大学,如何使得它的每一个成员:校长、教授、行政人员、学生都关心学校的声誉(reputation),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卖文凭挣钱,但是我们不卖文凭,这是因为我们关心我们的声誉。
卖文凭之后我们学校的社会声望就下降了。但是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包括学生在内,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比如清华学生泼熊事件,就毁坏整个清华的声誉。同样要是北大一个老师或者学生干坏事,也会损害北大的声誉。我们有什么办法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重视大学的声誉呢?比如我们办公司,是不是有助于维护北大的声誉和品牌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在大学里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并且要具体地落实到我们本身的一些制度安排上去。过去戴校徽就是这样一个约束。因为你戴了校徽之后,别人知道你是北大的,所以你干坏事的可能性比较小。你不戴了,大家不知道,你就更可能浑水摸鱼。
维护大学的声誉和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太多的人有太多短期利益的诱惑。企业的所有者通常会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如果这个企业是我的,即使我快要死了,或者要退休了,我仍然会非常爱惜我的企业。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名声越好,我可以卖的价格就越高。但是大学没有所有者,一个大学教授退休时不能出售自己的职位,他没有办法说,我有所有权,我有一股,我不做教授我就转让席位。那是不可以的,退了就退了,离开了就离开了。这样的人你还怎么能让他去关心学校的声誉呢!这是治理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1。5 教员的选拔和晋升制度
教员的选拔和晋升制度
虽然我们强调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创造知识,教授的作用都是主导性的。一个大学究竟是好是坏,教授队伍的组成非常重要,教授的权力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大学的教授队伍不是由真正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学者型人才组成,教授不以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为天职,这个大学就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不可
能真正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声誉。教授的选拔和激励制度是大学治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在大学这个特殊机构里面怎么样才能够选择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者,并且去激励他们努力奋斗。
选一个教授非常困难,困难在哪里呢?就在经济学讲的信息不对称。一个优秀的学者,不仅要有很强的搞学问的偏好,还要受过很好的训练,要有天赋,还要具有某种压力。许多条件结合在起来才是一个好教授。当我们面对一个年轻的求职者时,怎么去判断这个人是一个好苗子还是一个不好的苗子呢?比如选体操运动员,好比李宁,选他的时候教练要专门去他的家乡看看他父母长的什么样,他父母的身材如何,量他的大腿小腿的长度的比例如何,然后把所有这些综合起来考虑才能看他以后有没有可能拿世界冠军。选教授与选体操运动员不同,但并不更容易,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生理上的指标能衡量一个好的教授。有的人长的很难看,但是学问做的好;有的人长得漂亮,但是学问不一定做的好。选拔教授没有一个明确的生理标准。
尽管选择是很困难的,但是选择大学教授还是有一些大家公认的条件。首先,一般来讲要受过很好的专业训练,系统的教育。“科班出身”是很重要的,但是反过来,科班出身也是有问题的,并不是所有科班出身的都是优秀的人才,也不是没有经过科班训练的就一定不能当个好教授。我们知道好多优秀的学者,比如钱穆,就不是科班出身而是一个小学教员,还有华罗庚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一个大数学家。那么大家就要问了,为什么还要求科班出身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