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陆久之在心里默默地祝福着祖国,他同时想起自己白发苍苍的年迈的老母。母亲对作为长子的自己,一直是怀着很高期望的,她总是深信,这个生性颖悟的儿子是会带给她骄傲的。但事实上,自己带给母亲的是担惊受怕,让母亲为自己时时操心。实在是太不孝了!
刚刚学会走路的小蓓莉,挣脱母亲的怀抱,摇摇晃晃地向父亲走过来,陆久之弯下腰去,抱起了可爱的女儿。望着女儿不谙世事的明澈清滢的黑眼睛,他的忧虑少了一半,但思乡的情绪始终萦绕在心头。
面对着茫茫无际的大海,陆久之轻声念起李商隐那首著名的《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上飘浮,陆久之的心中有着那样一种强烈的飘泊无依的思乡之情。
一:全新生活
1930年的春天,当日本的樱花灿烂若云霞之时,陆久之和陈宗蕙来到东京。
通过关系,陈宗蕙进了二阶堂日本女子体育专科学校,陆久之进了铁道学校业务科。两人开始了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铁道学校的学员,都是铁道部门的职工,由单位保送去进修的。这个学校的优点是:凡是学员,都有铁路局发的免费坐车联票,可以到处畅通无阻。而铁路沿线火车站上设制的专门接待铁路员工的招待所和饭馆,可以半价优待。
利用这种优越条件,陆久之经常在节假日、寒暑假到各地去调查,了解风土人情,观光异国山水,乐此不疲。作为《申报》的特约记者,他把自己在日本各处的所见所闻写成稿件,发回国内。而报社编辑部也经常因某些读者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向他出题,要他组稿。每一次组稿,陆久之总是尽心尽力。
193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势力空前嚣张。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打到*去”,“好男儿,当兵去”等大幅标语。许多受了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踊跃报名,为天皇效忠,为圣战牺牲。而一些有着清醒头脑的反战人士,根本无力扭转局势,只好徒然地作着努力,或是眼睁睁地看着这股狂潮席卷整个日本。
面对这一形势,陆久之忧心忡忡。统治中国的蒋介石一直在忙着铲除异己,根本没对外来侵略作什么防备。再这么一味下去,中国人迟早是要做亡国奴的!
陆久之向党汇报了他在日本所了解到的情况,但他也明白,经过近三年的清党,党的力量已相对薄弱,暂且也无力与蒋介石抗衡,更无力与日本抗衡。陆久之热切希望党能广泛地联系群众,积聚力量,早日强大起来。
纠结陆久之的另一个心结是:曾在他家住过一个月零五天的日共总书记佐野学,被押回东京后,判了无期徒刑。得知这一情况,陆久之心里十分难受,但他又无力对佐野学进行切实帮助,所以也只能祈愿反动的日本政府早日垮台,推翻对佐野学的判决,使他早日出狱。
在读书、写稿、关注时局的同时,陆久之以他善于应变的灵活的头脑,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关系,结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朋友。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日本陆军大学就读的庄余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求见少帅
庄余珠原是东北军的军官,很得张学良的赏识,是由张学良保送来日本深造的。他和陆久之一样,对民族前途充满了忧虑,两人常在一起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对日本政府的侵略野心表示出极大的愤慨。
有一天,两人又在一起谈论时局。由于了解到日本军国主义企图向东北进军的动向,陆久之向庄余珠说: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首当其冲。日本人第一步当然是侵占东三省,然后用蚕食政策侵吞华北,最后吞并整个中国。你应该向少帅报告,让他早作准备。”
庄余珠握着拳说:“我们东北来的同学,心情都和你一样,谁也不愿眼看着敌寇入侵、国破家亡。为了不当耻辱的亡国奴,我们差不多都写了信向少帅汇报了自己的看法。唉,只怕人微言轻,不管用啊!”
陆久之在东京一向自命为爱国志士,他认为在现今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自己当然不能躲在东京袖手旁观,坐视国家危难而空谈忧国忧民。他的热血一下沸腾起来,他说:“要不这样?我以《申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去见张学良将军,向他报告一下我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和收集到的内部资料,提醒张将军早作防备!”
“那可太好了!”庄余珠拍手说,“我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