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章邯扶了扶自己的头盔,但却没有从头盔中掏出什么新思想。
“早知项羽如此勇猛,便不用此战术。”他说毕就传令各阵重新布置,并命司马欣、董翳等人分兵从两侧主动攻击。但是战争中有物质力量,更有精神力量。物质力量被削弱了,可以重建,精神力量被摧毁了,是难以恢复的。楚人勇猛直前、先声夺人的气势,令秦军始终处于下风,惊怯被动,无力抵抗楚卒急风骤雨的攻击。这些迅如怒狮、击如苍鹰的楚军将士,其勇往无前的搏杀气势,压过了秦军战术上的任何努力。秦军阵终于被楚卒纵队反复分割、冲击、撕咬,前后九次战斗,秦军遂无从收拾,被楚军战士打垮。章邯只得无可奈何地收兵向旁侧的安全地区“解去”(撤退)。
章邯退去了,章邯北边,王离所围困的巨鹿,就敞开地浮现在了楚军和诸侯救兵的视野中了。
章邯在退去的路上,一直思考着自己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东西激发了楚军强大的精神力量呢?章邯思前想后,不能明白。是什么力量把楚军十来万人个个调动得都以一当十,令秦军矮了一头?能做到这一点的将军,也实在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
那大约正是从前一两日的破釜沉舟,到战场上项羽等一干将官身先士卒,而前后激扬起来的吧。
章邯心想:“虽然我撤退了,但是我的兵力并未大损,先让这项羽去跟王离火拼一场吧,待楚兵疲钝,我再与之决战!”
巨鹿大战
当章邯退去,项羽收拾战场,然后命校尉骑着马,依次跑到诸侯各国壁垒下,传唤壁垒上的诸侯诸将:“楚上将军命尔等立刻赴楚壁垒会议,有不从命者,楚必攻之!”
壁垒上的诸侯众将,耳朵中回响着的还是刚才楚军呼啸搏战之声,个个不免心颤胆寒,赶紧都骑了马,带着卫兵,出了各自的壁垒,奔楚军壁垒的辕门去了。
项羽的意思是,要诸侯的诸将军队,都受项羽指挥,否则,楚军必攻之。这固然是对战役胜利很有益处的事情,而秦的失误就在于章邯和王离这两支大军互无统领,各自为战。但项羽要用攻他们的办法来臣服这些诸侯军,一如当时用杀的办法解决宋义,体现了他对于外交和纵横谋划的相对轻视和不耐烦。
诸侯的诸将带着亲兵,都来到了楚军营垒前。他们看见项羽楚军的营垒修得比较简陋,似乎本没有借此固守的意思,就是拿两辆缴获的秦军战车,面对面仰翘起车辕相对,作为营门,上面还悬着猎物和人头作为装饰品。这样的营门叫做辕门。
诸侯众将下马走近辕门,但见门内外的楚卒戈戟耀眼生光,一见到这些楚卒,诸将腿不觉得就全软了,歪眼咧嘴全跪在地上。诸将面无血色,全部用俩腿跪着,膝行着向前挪动,从辕门口直用膝盖“走”到大帐门口,俯伏帐外。项羽走出来,诸将莫敢仰视,项羽对诸将好生劝慰,说:“男儿行于天地之间,宁死沙场,不亡席上。现在王离军围困巨鹿城已有三月,你们愿不愿意择日与我共击王离,上报君王的嘱托,下洗雪自己的前耻?你们也许会死,但至少是死在了男人的战场上。”
诸将无不激奋知耻愿战,于是诸侯各军皆以兵相属于楚上将军项羽,布置分工,共计二十来万,到了下一个月,即公元前207年一月,遂对王离军摆出包围攻击的态势。这时王离已经围攻巨鹿有三个整月了,可以说,宋义的疲敌策略,还是客观上被兑现了。王离三个月不能拔下巨鹿,其士兵的士气必然已经低落,在章邯战败而自引走后,王离其实就应该撤离巨鹿,改去据守城池或者险要处,待楚军也进入赵国地区日久,给养不济,始来的锐气也开始削弱,乃至走向疲钝时,再以奇计来战败楚军。
但是王离却没有离开,而且准备和项羽的诸侯联军在城外展开野战。
从前,王离刚刚受秦二世命令攻赵围住了巨鹿时,有人说,王离是秦朝名将,以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拔举赵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可是这人的门客则论定王离必败,他所依据的公理是,为将三代者必败。为什么呢,因为世代杀死的人太多,最后一代势必要承受这种冤气和不祥。王离祖上为秦宿将已经三代了,爷爷是秦国宿将王翦,曾拔赵国、灭燕国、灭楚国,爸爸王贲灭魏国、降齐国,到他这里正是第三代。
王离大约也听说了这个让人沮丧的预言。他坐在营帐里,目光射向远处的巨鹿城,为什么区区一城却拿不下来,章邯又逃跑到安全地带去了,剩下自己就将更加玩不转了。
“章邯这个老狐狸!”
王离和章邯,可能是互相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