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页)
其他人也知道了沈思阮家里发生的事,却都没打趣,只看着,心里也替沈思阮委屈。
男人在外豁出命去奋斗,回到家却媳妇儿子老娘一起被大舅子接走了。
沈思阮昨日却想的明白,只是感叹古代交通工具落后,若不然从苏州到洛阳坐飞机或火车都能很快到达,哪像现在去一趟上京动辄数月。
“反正不差这几天,等种子全都下了地,我再走不迟。”沈思阮笑着,面上看不出其他情绪。
李百户点点头,转而道:“我叫了其他几个小旗过来,等会儿一块儿讲解。”
过了没多久,百户手下的十个小旗都来了。大家许久没见,都很高兴,打过招呼然后便让沈思阮等人将三样作物的种子说了一遍。
这些小旗也很激动,虽然他们不是什么大官,甚至不是官,但是听到自己户所里得来如此好的种子也很是高兴。
沈思阮让一人讲解了三种作物的习性,又讲解了三样的种植方法,转眼便到了晌午。
李百户总结道:“只是头一年种植还是划定区域试验的好。只是这是新种子,种到普通军户的地里恐怕他们也不会同意。”
沈思阮刚想说可以种到他家地里,可张了张嘴意识到他现在不是军户籍了,所以按照理论他家的地现在也不属于他家了。
熊二倒是乐呵呵道:“种我家地里,种我家地里。”
其他几个跟着一起回来的也纷纷起哄。
只是其中一个小旗道:“现在大家的地里大多都种上粮食了,总不能再挖了去,就你们几个家里的地,哪个不是早早的雇了人种上了。”
沈思阮一听,心下活动,“不若还是种在我家原先的地里,反正那地现在归户所所有,就将这些种子全都种上,等收获的时候,也好分给大家种子。”
李百户一听眼前一亮:“就这样吧,这样更好控制,到时候地里的活每个小旗轮流去干一些就是了。”
事情商议定了,便忙不迭的找来已经种完庄稼的军户,按照回来几人的要求将种子处理了,又去河里担了水趁着天气暖和赶紧种上了。
种子很快种完,沈思阮也松了口气,打算去趟舅舅家便找商队跟着去上京找媳妇。
到了四月中旬,沈思阮再也等不得了,他去和李百户打声招呼,又领了自己这趟出门的补贴便去了县城舅舅家去了。
早在回来的时候他便让人捎口信告诉舅舅一家他回来的事,虽然大家都感叹他回来的稍微晚了些,但是又想人活着便很好了。
这日沈思阮告别了熊大兄弟他们,便带上自己仅有的小行李去了县城胡舅舅家。
胡娇已经出嫁,家里少了些热闹。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叙叙旧,难免又说起在外这一年来的经历。
胡舅母心疼的直哭:“你这孩子,非得出去干嘛,受了这些苦。”
胡舅舅呵斥:“哭什么哭,孩子这不都回来了吗。”
胡舅母也不生气又笑了起来,“是啊,回来就好。我去你家的时候看的出来,你媳妇是不想走的,只是孤儿寡母的生活实在艰难,为了孩子着想便答应了亲家兄长。而且你媳妇说了,只要你回来了,让你赶紧去上京去找她们,不管你在哪里,她都会带着孩子和你在一起的。”
沈思阮想起自己的小媳妇,也笑了:“这些我都懂,今日来和见舅母和舅舅,就是说这件事。这两日我便找商队,跟着一起去上京,找媳妇和老娘去。”
胡舅舅拧眉肃然道:“是该去了。你回来也有几天了,好在事情办妥,就不必耽搁了,我帮你去联络商队,尽快上路。”转头又对胡舅母道,“正月里她们走的时候也没带多少东西,这会儿许多特产都有了,找能放的住的给收拾一些,让思阮一起带去。”
沈思阮知道舅舅和舅母是真心疼爱他,倒也不拒绝这些土物,当下又拿出从外边儿带回来的物件儿送给舅舅一家人。两个表妹是西边的小杷镜,巴掌大小,照起来清晰可见。表哥和舅舅则是那边新出的经商之类的书籍。舅母得了一件镶嵌着细小宝石的银质簪子。
胡舅母接过来惊叹连连,“这也太贵重了吧?”
沈思阮便解释道:“这上面的宝石是我们被在山匪关押的地方得的东西换的,那东西在那边贵重,我们只用一粒便换了好些东西,只是当日拿的不多,否则倒可以换不少东西了。”
一听是用东西换的,胡舅母这才放了心,安心的收了起来。
过了没两日,胡舅舅便给沈思阮联系好了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