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第104节:第八章(4)
大家都希望出了事的小吴,被劳教才好。但只过了两天,小吴就又回来了,据说是周润南叫单位里把他保出来的。理由是,领导不能不用车,不用车就会影响工作。
两家机械企业的职工到省政府门前去上访,据说是厅里计划让这两家破产,而且其中一家只以十万元的价格偷偷卖给了个人。传言那个人和厅长周润南有关系。傻瓜都能想象,要是没有关系,不可能以那样低的价格吃下。那价格几乎等于就是白送。即使把那个厂砸了,光卖废铁,也能卖出那价钱来。
省里决定和机械厅成立临时工作组,进驻那两个企业。大家相信,一旦进驻,就必然会有一个结果。
机关里的人觉得周润南现在是一头一脸的灰。
结婚的日子是肖如玉亲自选定的,10月22日,农历八月初八,又是星期六。都是双日子。其中有两个数字是“8”。“8”和“发”同音,现在流行这个。他们去批发市场买了喜糖,整整三大箱,带到单位分发。肖如玉朋友多,两箱;邓一群取了一箱。
妹妹来了一封信,说是全家人都知道了他要结婚的消息,很高兴,希望他完婚之后能回去一趟。她说,二哥邓一明现在神经不是很正常,全家人都看得出来,村里人也都这么说,自从“嫂子”韩梅逃了之后,他去了趟贵州,回来就不对劲了。成天游手好闲,比过去更厉害,什么活也不干,连饭都不知道做了,每天到妈妈家来混。每天一大早他就到村口去看汽车,看邮递员,或是看任何热闹。
废了,邓一群想,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废掉了。想起他对老二的那种态度,心里特别地内疚,但是,他又能怎么样?现代文明是拒绝那种情感的。这是一个什么时代?一个讲究现实,嫌贫爱富的时代。贫穷落后是可耻的,是遭人耻笑的。他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在机关里做事,他就必须抛开那样的背景。他不想抛,可是他只会遭受人们的小瞧。他只能这样。
妹妹同时还汇来了一笔钱,五百块,说是妈妈让她寄的,让他买点结婚用的东西。五百元钱,还不足他一个月的基本工资。能够干什么?但他知道,对于他妈妈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这就是差距,他想。
他想想,就没有把这事告诉肖如玉。
[47]
婚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拟定邀请宾客的名单。男方,女方。男方:邓一群拟请同处室的同事和领导,机关的年轻人。同学、朋友。亲友(略。在这个城市里他没有任何亲戚,而老家的人他不打算请他们来)。女方:银行的领导和同事,她的同学、朋友,亲友(她家的亲友不少,像肖如玉嫂子的父母、哥兄姐妹,她姐夫的父母、哥兄姐妹等等)。仅她的同学和朋友列出来的(也是非请不可的)就有四十多位。排一排,要邀请一百多号人。
邓阿姨作为介绍人,肯定是要请的。但邓一群那时的心里却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肖如玉一家对邓阿姨在个人生活上颇有点微词。当他们议论的时候,邓一群不由得有些心虚。他们当然什么也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只知道他同虞秘书长是老乡关系。
他和邓阿姨的事,是一种罪孽。邓一群有时候心里忍不住这样自责。我是多么无耻啊!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农民的儿子,内心是那么地丑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交汇在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必然。要么他是保持自我,要么改变原有。他选择了改变原有。这一改变,就改变了他很多东西。
仅那一次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过。虽然他后来还去过两次,但他们表现得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一方面是因为她家里有保姆存在,另外一方面是他们的确都恢复了理智。邓一群现在有了肖如玉,他觉得再那样是不道德的。而邓阿姨想起自己过去年轻时做过的事,就理解了邓一群。他是年轻的,冲动的,他渴望女人的爱和肉体。她当然不知道他已经有过性爱经历。而自己同样受着几十年来在演艺圈里的影响,在年老色衰的最后,放纵了一回。过去都是别人利用她,而她居然也终于利用了一回别人。
第105节:第八章(5)
她在深感罪恶的同时,平衡了过去失衡的心态。
婚宴必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肖如玉的哥哥找到熟人,在北京南路上的友谊饭店订了座。整整二十桌。对邓一群来说,这样的排场不算小了。
邓一群想到自己的关系,说如果趁他结婚的时候能请到厅长就更好了。他把想法对肖如玉说了,她去问她的哥哥。于是肖处长就说,一切到时候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