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剑发琴音(第1/2 页)
《十面埋伏》,又名《淮阴平楚》,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琵琶谱》,而华秋萍是清嘉庆年间的琵琶艺人。
有学者认为,《十面埋伏》的作者应该是明末有“汤琵琶”之称的汤应曾。
理由是明末清初的作家王猷定在他所著《汤琵琶传》中,描述了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
文中写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
欧藏华并不知道这些,他此刻想的是‘琴中藏剑,剑发琴音’。
整个人完全沉浸在以内力驭音乐、以音乐使剑法的构想之中,古筝之声如千军万马十面围剿,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无路可逃。
前来送饭的谭无暇和多名谭家子弟都被音乐吸引,一时间竟然心生惧意,不敢靠近欧藏华所在的院子。
金戈铁马、战号齐鸣、刀光剑影、浴血鏖战!
谭无暇第一次在一首曲子里,听出了一种急促的紧张,仿佛有无数士兵从四面八方冲上来,以及无法言说的悲壮之意。
曲洋站在院子里,神情中有惊喜、有忐忑,甚至产生了一丝嫉妒。
为什么公子可以如此轻易就弹出这般...动人心魄的曲子?
苍天...
何其不公!
不,不该如此想的。
曲洋猛然惊醒,与欧藏华这样的天才在同一个时代,是所有音乐家的悲哀,却也是天下人的福祉。
‘公子会成为继俞伯牙、嵇康、薛易简之后的第四位琴圣,也将是大明朝唯一的琴圣!’
这时,曲洋突然察觉到一道音波打在了自己身上,很轻很单薄。
他心中一喜,公子这是成功入门了,接下来只要勤学苦练,江湖上必然多出一位音波功高手。
欧藏华双手离开了古筝,激荡的音乐停了下来。
他看了看面板,七弦无形剑(入门)
勤学苦练?
不存在的。
深蓝,加点!
之前剩下的八点全部投入其中,欧藏华只感觉大脑里一阵轰鸣,随后就看到黄钟公端坐在一块怪石之上,一张古琴放在双膝上。
随着他十指弹动,一道道剑气飞出。
而音乐变化的同时,剑气也跟着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片刻之后,欧藏华睁开眼睛,双手按在琴弦之上,准备施展一波时,外面突然传来曲非烟的声音:“公子,谭姑娘送晚餐来了。”
欧藏华一愣,接着笑了笑,站起身来打开了门。
曲洋一看到他,便拱手鞠躬道:“恭喜公子,武学与音律都有所突破。”
“侥幸而已。”
欧藏华笑了笑,抬头看到谭无暇和两个堂姊妹提着饭盒进来,便迎了上去。
谭无暇眼睛亮亮的看着欧藏华,“欧公子,敢问刚刚弹得曲子叫什么名字?”
“《十面埋伏》,是以楚汉相争的历史为题材而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在下一时兴起,用古筝演奏。”欧藏华没有多想,乐呵呵的说道。
谭无暇没啥反应,一旁的曲洋先忍不住了:“竟然是琵琶曲?!”
“对啊!”欧藏华点了点头,反问道:“曲伯不知道吗?”
“刘贤弟从未于老朽说过。”曲洋摇了摇头,有些感慨的说道:“不过公子既然说是琵琶曲,想来用琵琶弹奏,必定更为惊艳吧!”
这個老刘有啥关系?
欧藏华还没意识到问题在哪,他让知雪、寒云过来帮忙,配合着谭家姐妹将各种食材摆上了桌,其中竟然还有一盘卤牛肉和马肉火烧。
“马肉火烧?”欧藏华看着那道食物,露出疑惑的神情,他记得应该是驴肉火烧才是。
谭无暇笑着解释了起来,原来在靖难之役时,建文帝派大将李景隆与永乐皇帝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
由于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
自此以后,吃马肉就在徐水流传开来,不久后也传到了沧州地区。
欧藏华听后,长了几口,味道还算不错。
“欧公子,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谭无暇看大家吃得开心,犹豫了片刻,才开口道。
“谭姑娘请说。”欧藏华放下筷子,神情认真了几分。
谭无暇拱手道:“在下久闻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