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页)
仗的则是西线的我们和新顺,到时候我们的压力可就大了。若是能说动朱成功派水师攻入长江口就好了,那时我们的压力可就小多了。”
“王爷,凡事有利就有弊,关于连匪还是连明之事还请王爷定夺。”
当夏国相说完后,胡国柱、王屏藩、郭壮图等人便眼巴巴的看着吴三桂,等待他最后的决定。
兹事体大,吴三桂一时间也犹豫不已,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重大的抉择了。第一次在山海关,面对大顺、前明还有鞑子三方,吴三桂反复考虑后还是选择了鞑子。第二次在长沙,当南方大势改变后,吴三桂又果断抛弃了鞑子重回大明怀抱。现在是第三次了,如今鞑子现在已经远离千里之外,取代鞑子地位的却是团匪了。第一次吴三桂赌赢了,他避免了覆灭的命运。第二次,吴三桂也赌赢了,他成为了一方诸侯。那第三次呢?
这不是平常的赌博,而是在拿身家性命拿全族命运去赌,而且还是联弱抗强,这一刻吴三桂开始迟疑不定。
就在这时,夏国相又抛下了重磅炸弹,让犹豫之中的吴三桂振聋发聩。
“敢问王爷最后的志向是什么?”
这句话让吴三桂彻底惊醒,吴三桂本是聪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夏国相的意思。
联合保安团不说能得到好处,就是得到好处也永远在保安团羽翼之下,等到南方豪雄群灭,自家恐怕也没好下场了,这不符合吴三桂的利益。吴三桂也是有野心的人,**哈赤家奴出身其后人却有半壁天下,老朱家太祖更是流民乞丐和尚,可是也有二百余年江山。而自家可是辽东将门出身,岂不比他们崛起前的身份高贵百倍?如今天下大乱,豪雄并起,仿若另一个元末。这时候正是有志者化家为国分割天下之时,岂能轻易错过?
大丈夫生不能九鼎而食,死亦当九鼎而烹。最后吴三桂咬紧牙关,一个个字仿若从牙缝中迸出来一样。
“那就连明,不过首先要凑请陛下命令朱成功那厮出兵长江口,逆流而上攻打南京才行。”
第三百五十四章 第一次反匪同盟(二十一
得到周王的意见后,王夫之急忙命人快马加鞭南下南宁,将周王的意见转达朝廷,由朝廷定夺。
对于这次联盟抗匪之事,永历朝廷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沐天波这个永历朝廷实质上的掌舵人更是觉得此事若成,那么陛下就将是江南共主了。等打败团匪还都南京后,大明将会迎来再次复兴,自己也将成为再造大明的功勋之臣。到时候,自己的声望将远超于谦、张居正等人。真正成为万民传唱史诗弘扬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一代名臣了。每想到此处,沐天波就激动的浑身发抖。
巨大的诱惑让沐天波全力经营此事,即使曾经保安团有恩于自己,但是在巨大的利益、荣誉还有家族与大明数百年同气连枝不分彼此之下,沐天波都要做成此事。
只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即使豪雄们都对团匪忌惮无比,但是谁也不想当出头鸟。他们都想别人去承担团匪百万大军的怒火,最后再让自己摘桃子。当然,这也是跟老朱家学的,这可是老朱家的传统了。于是,本来即将彼此大大出手的他们也都按捺了下来,静待时局转变。
因为南方豪雄们都不肯表态意见,沐天波派出的多方使者只能不停的来回奔波着。虽然使者们奔波劳碌的十分辛苦,但是他们的主人沐天波却觉得无比的舒畅,一时之间他觉得自家朝廷仿若真的成为南方共主一般。嗯,至少也是个反匪同盟的总盟主。
时至今日,还打着永历朝廷旗号的只有朱成功和吴三桂两人了。大西军和新顺与永历朝渐行渐远,尤其是新顺更是将忠贞营改回了大顺,同建国无二。
所以沐天波派出的使者前往大西军和新顺也没有获得什么成绩,他们都是口头上应承沐天波的使者并强烈谴责团匪擅启战端攻伐友邻的恶劣行经。当然,关于出兵出粮的事情则是全无。
大西军和新顺与残明乃是世仇,十几年大战打下来哪能说好就好的,说谅解就谅解的。尤其是新顺前身的一个老扛把子死于前明之手,继任的一个扛把子干脆将前明给灭了,还逼的前明皇帝上吊死了。这样的仇恨简直用海水也洗不清。当然,人在现实面前总是会变的,当一同灭亡的压力袭来时,这些曾经的敌人只能携手起来,一起抵抗鞑子的鲸吞之势。可是,当保安团兴起扭转这股大势后,他们又开始变的貌合神离,如今干脆更是分道扬镳了。
论起新顺和残明的仇恨,若非中间还隔着大西军和吴三桂,说不准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