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第1/4 页)
“经过专家们的鉴定,这捆竹简的内容居然是从著名的《史记》原本中抄录下来的一段。人们怀疑,它很可能出土于某个汉朝帝王的墓葬之中。可惜由于文物贩子已经倒了好几手交易,而且其中还死了人,因此关于竹简的具体出处早已无法考究。”
“不过,这捆竹简确实出自《史记》无疑!”
“众所周知,现今流传下来的《史记》并不是全本,经过历朝历代之后,它已经失传了很多卷。起初,专家们认为,这捆竹简中记录的内容,正是缺失的残卷之一。”
“然而,在经过和《史记》反复对比校正之后,他们却得出了一个叫人非常摸不着头脑的结论。没想到,缺失的这一段文字,在《史记》中竟然能够找到它的上篇和下篇!换句话说,就是不知什么原因,古人偏偏将这一段有关黄金国的文字从《史记》中给删除了!”
“这个结论的确叫众人感到蹊跷。因为但凡《史记》中缺失的部分,几乎全都与政权有关。被删除的那些内容,往往都是司马迁抨击皇权,或者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言论。然而,这捆竹简上的内容却显然完全和政治皇权无关。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出:为什么,人们放着前言后语不动,却单单要把这一章节的内容删除掉呢?”
“要知道,有这个能力,能将《史记》中某章节摘除出来的,除了皇家政权,其他人根本无法做到!换而言之,就是某个皇帝并不希望将这个黄金国的故事透漏给天下人,我们闹不清楚,他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不想将大量的黄金被世人发现?还是这个地方有什么隐秘,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亦或者,他早就把这里的金子采光了?”
“带着这个疑问,发现竹简的专家们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深入研究,然而却再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最后,甚至有人认为,很可能是因为这段史料本身虚假不实,都是被他人杜撰出来的,而皇权统治者们怕有人趁机作乱,因此才将它从《史记》中删除了出来。若不是某个皇帝将这段竹简悄悄带进了坟墓,恐怕世上之人再也不会知晓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按理说,查无结果,这件事就应该尘埃落定了。可巧的是,这件事却偏偏碰上了执着的人。这个人就是我的高中历史老师——童凌海。童老师是最初调研这批竹简的人员之一,从发现竹简内容之后,他就始终坚信竹简上的那段故事是真实的。为此,他调查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甚至亲自到滇藏地区做过调查。”
“而这一晃,又是六七个年头过去了!童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从来没有间断过对此事的研究。他总觉得,竹简上的事情事关重大。因为就算黄金是假,那么这个名叫‘帕’的古国也是应该存在的。如果能够找到这个古国,那么就能解开许多早期滇藏地区人类文明的谜团,也可以填补这一地区的许多历史空白。此外,对于该地区的古代地质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种类等方面的研究,也将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坚持就是胜利,没想到,童老师的努力最终真的换来了收获。有一次,他从横断山内的牧民口中得知,说在横断山拉龙乡附近的一片雪山内,曾经存在过一个叫做‘葡拉塔’的地方,那里似乎曾经有人居住过。”
“虽然只是口耳相传的传说,而且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但童老师却对此来了兴趣。他猜想,‘葡拉塔’这三个字很可能就是谐音,如果念快了,听上去和‘帕’字的发音非常相近。”
“于是,他便立即对此发现进行了研究。后来,他又发现了两个令人惊喜的地方:一个是这‘葡拉塔’在古藏语中,果然有着黄金的意思;二来,这个‘葡拉塔’所在的地方,的确有一个古代的冲击河谷存在。那条古河道曾经是怒江的主干道,后来由于河流改道,才沦为了支流,甚至到现在已经完全干涸。”
“童老师怀疑,这个干涸的古河道,很可能就是竹简中所述的‘俪河’。”
“想到自己多年来的研究终于找到了线索,童老师立刻跟学校请了长假,孤身一人前往横断山脉寻找这个黄金古国的踪迹。”
“那一年我正好是童老师的学生,除了跟着他学习以外,还担任他的助手,深得老师的信任和喜爱。我记得,那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晚,五月份里我们都还穿着毛衣。我正在教室里看书,消失了两个多月的童老师却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那时候,他一改往日的严谨,简直如一个得到糖果而高兴坏了的孩子。骨瘦如柴,满身褴褛的他兴奋地抓着我的肩膀跟我说,他真的找到了这个叫做‘葡拉塔’的地方,真的找到了传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