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1/4 页)
既然是“二、人”,这两个人到底是谁?答案不言而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铸造了一片天空。
所以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现男人和女人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平衡——尊严和权利的平衡。
而实现这种和谐的基础,就是归还女性应有的权利。
……
归结而言,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主张是在提倡男女平等,只有实现男女平等才能真正动员起举国之力,将所有国人拧成一股绳,形成超人意料的凝聚力。
一个拥有如此凝聚力的国家,任何强敌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蔡琰足足看了三遍仍觉意犹未尽。不得不说,这篇《天》正对她的口味,字字句句直扣她的心门。同时,这篇文章也可称之为中华文明历史上第一篇强调女权的文章,在此之前蔡琰都不曾写过这样挑战传统的文字。仅凭这份勇气,也该给个高分。
思及此处,蔡琰在这篇文字空白处,也写了个大大的优字。写完之后,恭恭敬敬将试卷折叠起来,轻轻放回试卷箱中,动作之小心似是捧着一支脆弱的琉璃瓶,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其捏碎。
将试卷放回木箱,蔡琰眉头一皱,又从箱子里把之前那篇撰写民富国强论的试卷出来,在优字后面添了一笔——“良”。
417张榜
自那篇《人》之后,接下来的百余篇试卷中虽也有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扣人心弦的大作。
枯燥的阅卷一直持续了一天有半,在阅卷的最后一天,百无聊赖的蔡琰闲得发慌,正一边拨弄桌上的卷宗,一边轰赶着身边嗡嗡不休的苍蝇时,眼睛的余光却发现一名阅卷官脸上忽的露出狂喜的神采。
蔡琰立刻意识到这名阅卷官必然是看到心仪的美文了,可是就在她想要索取文卷,也来一饱眼福之时却看到阅卷官的眉头又猛地皱了起来,先是露出痛恨的表情,恨不得将试卷撕碎,在愤怒到及至的边缘又呼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现出欣赏的神态。
时至此刻,文章已经阅到结尾部分,在这个该给文章最终成绩的时刻,考官忽忧忽喜,忽而析疑忽而哀怨……跟疯了似的,一副阴晴不定,甚为纠结模样。提起笔来哆嗦许久,愣是半天没敢落笔。
思量半天,仍旧举棋不定,只得将试卷捧到蔡琰面前,道:“尊敬的主考官。这章试卷辞藻之华美百年难遇,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如歌似曲。只是其中言语太过犀利,观点亦是闻所未闻。下官甚是许久难以品评,还望主考官亲自过目给出最终答案。”
方才阅卷官反复不定的心情已然勾起蔡琰浓浓的兴趣,毫不犹豫把试卷攒在手中,逐行阅读。
眼前这篇大作,且不提别的,仅这手文字就足以让人拍案叫好。文字的字体乃是当下流行的飞白体,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蔡飞白一手创造的书写模式。但是与蔡邕手书不同,眼前这篇文字更大气、更豪迈,每一个文字都仿佛一只盘踞纸上的游龙,一副随时准备冲天而起的模样。而这才是飞白体的真正内涵。
与之相对应的,栾奕作为蔡邕的徒弟平日也喜欢用飞白体。只不过他的飞白体更倾向于苍劲有力。每一笔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泰山压顶一般,表现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想来,栾奕乃是在长久率领千军万马,战场上厮杀不经意间这种气场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来的,随后又通过文字表现了出来。
一笔一划中的气势之宏大,以至于飞白体这种文体都难以承载其中豪迈。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将飞白体比作一只麻袋,那么栾奕豪迈的情怀就是一支巨熊。麻袋装米可也,却装不下这只巨熊。如果将巨熊硬生生塞进麻袋,那么巨熊庞大的身躯必然将麻袋撑得千疮百孔,最终四分五裂。
因此,栾奕的字总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想到这儿,蔡琰再次将目光移到眼前的卷稿上。一笔一划收放自如,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涨了眼睛一样。就精神层面而言,作者的字比栾奕还漂亮。
看完字体,蔡琰才开始关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叫做《以公振国》。
文如其题,在第一部分便开门见山,提出“只有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建立公平的社会制度”。
随后,他又对这一理念进行详细阐述,表示所谓公正就是《圣母经》提到的,同为生母的子民,无论贫富富贵都应享有相同的权力。而实现这一前景的本源,便是真正实现人人遵守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