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恭敬不如从命(第1/2 页)
王之仁一时之间竟语塞了,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他眉头紧皱,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这时,一参将起身,双手抱拳,神色诚恳地说道:“将军,使者所言句句在理。不如,我等顺应时势,就投了大夏吧!这样既能保全部下和百姓,也能为大家谋一个更好的前程。”
一众将领也都纷纷起身,齐声说道:“请将军三思啊!”
巩永固趁热打铁,说道:“王将军素有威名,具备名将之风范。若能在我主麾下效力,凭借将军的才能和谋略,必能建立不世功勋,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王之仁依旧端坐着,看着众将,沉默不语。
其实,他早就听说过巩永固的很多传奇故事,心中对其才能和智慧很是佩服。
然而,他一向将忠贞不二视为自己的信条,以忠臣自居,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他的内心纠结万分,不断地自问:我怎么能轻易投降大夏呢?这不是违背了自己一直以来坚守的原则和信念吗?
一直沉默不语的黄鼎此时缓缓开口道:“诸位将军,请听我一言。方国安将军拥兵两万之众,然而我主并未向其派出使节,这是为何?正是因为将军您为人正直,且具备非凡的能力,我主慧眼识英才,才下定决心招安将军您呐。”
诸将听闻,齐声高呼道:“将军!”声音整齐而响亮,饱含着期待与急切。
王之仁脸上的神情几经变换,仿佛内心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斗。终于,他像是下定决心似的说道:“如果你们皇帝能够答应本将提出的三个条件,本将愿意归降!”
巩永固闻言大喜过望,连忙说道:“将军请讲!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定当向陛下转达,力保陛下应允。”
王之仁目光坚定,一字一句地说道:“其一,我麾下将士需得到妥善安置,不得随意打散编制;其二,我归降后,本部将士过往之事一概不究;其三,需保证浙东百姓今后不受侵扰,能安居乐业。”
巩永固见王之仁的要求并无过分之处,于是下意识地答道:“可以!”
王之仁及众将见巩永固答应得如此干脆利落、毫不犹豫,不由得齐齐将目光投向了巩永固。一时间,座舱内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显得格外宁静,甚至能清晰地听到众人略显紧张的呼吸声。
一个小小的使者,怎么有权力和胆量可以代替大夏皇帝答应这些至关重要的要求?众人的心中都不禁泛起了这样的疑问,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审视。
黄鼎也用带着探寻的目光看了看巩永固,见他神色从容,没有丝毫反对的意思,于是清了清嗓子,大声道:“大夏皇帝在此!”
众人皆是一惊,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见巩永固脱去罩在外面的灰色长袍,露出黄色龙袍。
王之仁瞪大了眼睛,心中暗自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大夏皇帝竟然亲自前来。
皇帝微笑着看向王之仁及众将,说道:“将军所提条件,朕皆应下,只盼将军能真心归降,共保天下太平、百姓安乐。”
王之仁赶忙跪地行礼,说道:“罪臣王之仁,拜见陛下。承蒙陛下厚爱,臣愿从此为陛下效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众将也纷纷跟着跪地,表示愿意归顺。
皇帝连忙扶起王之仁,说道:“将军快快请起,日后大家皆是一家人,当同心协力,共创盛世。”
王之仁率部归降大夏后,写信给方国安。
此时,鲁王麾下张名振、王朝先等见福建的唐王势力强大,为争取驻守在舟山参将黄斌卿的支持,说服鲁王率部到舟山与黄斌卿汇合。
谁料福建的唐王(隆武帝)诏封黄斌卿为肃虏伯,任命他为浙江总兵,黄斌卿由此臣服隆武帝。
鲁王满怀期望地来到舟山,希望能在此获得支持和援助。然而,黄斌卿却心胸狭隘,目光短浅,选择避而不见。不仅如此,他还无情地下令军队驱赶鲁王一行,毫无半点礼义廉耻和忠诚之心。
张名振、王朝先二人见此情形,深知黄斌卿此举乃是不忠不义之举。于是,他们暗中联络黄斌卿部下的阮进,经过一番密谋和策划,最终成功将黄斌卿斩杀。
方国安在收到王之仁的书信之后,只是草草浏览了一番,便不以为意地将其扔在一旁。他那轻蔑的神情仿佛在嘲笑王之仁的多此一举。
在这些天里,方国安为了掌握周边的局势,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四处探查。
通过这些斥候带回来的消息,他了解到大夏并没有派出军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