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页)
伽罗暗叹:看来,大姐夫明帝当初选对了国储,当今陛下宇文邕堪称一介明主……
齐王、王轨等奏禀剪除杨坚之计未成,见陛下仍旧决定聘定杨坚之女为太子妃,一时也无计可施了。
此事过后,王轨上朝时见到皇太子,发觉太子对自己的神情骤然冷淡阴沉了许多。
王轨与齐王、宇文孝伯、尉迟运几人琢磨着,看来,他在陛下面前奏报太子“非社稷主”一事,已有人将话传到太子那里了。
见太子这般锱铢必较,心胸狭隘,而且近些时日以来,越发与郑译等一帮人过从甚密,几人越发认定这个嗣主难以担当朝廷社稷之重。
他们思量,像这般,太子每天被郑译等人围着,将来一天入承大位,他们几人的性命是小事,顾虑若朝国社稷也因此毁在他们之手,岂不令人忧心。
几人寻思了一番,觉得眼下想要陛下废除太子另立别人,也是行不通的事。末了,众人议定,请太子宫正宇文孝伯奏明陛下,使陛下设法调走太子身边的郑译等一帮小人,辅之以贤德之臣在东宫,近朱者赤,想太子远离郑译等人,日子久了,为人处世,好恶亲疏等,自然会有所改变的。
宇文孝伯与陛下是同族。当年,与武帝正好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宇文泰闻知后十分喜欢,打小便把孝伯收养在自家府第,延请境内名师大儒,令孝伯与武帝、齐王等诸多子侄们同窗修习,相学相长。
也正是这个缘故,孝伯、王轨、尉迟运等人与齐王和陛下自幼交好。而郑译、王谊、长孙览等曾在杨家学堂读书的诸多同窗,与杨坚自幼交好。
孝伯天性沉正直言,自被武帝拜为太子宫正后,也发觉太子与郑译、刘昉等人亲密无度。虽说他也曾对太子有过谏议,因见太子不仅不肯听从,反倒面露烦恼,也只得作罢。
为了社稷未来,孝伯思虑一番后,对武帝直谏:“陛下,皇太子四海所属,眼下德声未闻,志业未成,臣为东宫官属实有失责。臣请陛下妙选才学德行上乘之人,为太子之左右和师友,从而调护圣质圣德,使太子有所进取。如或不然,恐悔之不及。”
知子莫如父。
武帝岂不清楚自己这个长子并非隐忍含蓄、雄心远大之辈?今闻孝伯奏报太子的不足,思量只因早年自身不保,并未顾得上及早教导太子,而遍视诸子当中,太子身为长子,虽说才志平平,然而其余诸子更在幼年,眼下,他实在看不出哪个比太子更有些出息的。
因心中烦闷,又无良策,便有意回避话题,转而夸赞孝伯:“唉!郡公之性情耿直,勉力奉公,颇有家风。”
孝伯见陛下转了话题,又道:“臣请陛下多选品行端正,才学丰富者伴随太子左右,以促太子早成大器,愿陛下三思。”
武帝道:“品行端正,才学丰富,朕尚未见有超过郡公者。请郡公勉力而为,全力扶持太子吧。朕可另再请尉迟运为右宫正,郡公文经过人,尉迟运武略优异,二公一并辅佐教导太子,朕又有何不放心?”
第二十四章 围魏救赵(3)
孝伯不似王轨的性情耿直,说话点到为止,也不好再说得更明白,见陛下这般安排,无奈一笑作罢了。
皇太子宇文赟与郑译的交好,其实原也是颇有缘故的:十几年来,郑译一直在陛下的幕府效力,他是看着太子长大的。郑译虽性情中有轻浅的一面,却也有着文人的单纯和童心,太子幼年之时,便常领着太子在园中玩耍。又因郑译儒学和音乐过人,奸相宇文护擅政期间,郑译与陛下虽不谈朝廷军政,却也常与陛下琴棋书画、谈古论今,为陛下排遣了许多的抑郁。而太子从小也喜欢听郑译弹琴吟咏,小小年纪便跟郑译弹得一手好琴,会背许多古诗。
六艺之中,琴弈诗歌毕竟占了两项,为时下君子必不可少的修身养性之术,陛下自然喜欢。
当初太子还未被册为太子之时,获悉郑译与自己一直心仪的丽华的父母杨坚、独孤伽罗两人是儿时同窗,情谊笃好,爱屋及乌,越发亲近了。闲暇时,总爱向郑译打听太子妃丽华喜欢读什么书,抚什么琴曲,平时性情如何,好恶什么,等等,郑译自然是知无不言。
有时,太子得了什么稀罕东西,想私下相赠时,又不好贸然到随国府去见,便会托郑译悄悄捎出宫去,赠与丽华。
郑译自然乐意效劳。
陛下亲政之后,以郑译的过人才学而任为太子东宫宫伊,希望太子能跟他实习六书和音乐。太子少年顽皮,越发与为人随和幽默的郑译彼此投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