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李染家的那个水塘里的鱼,在七月份就跟赵尤汀签好了合约,只是当时水塘里的鱼还很小,虽然在那时就已经有了两斤大的鱼,但到底还是小数,季西叔也说可以供应了。但李染想了想,还是把时间往后推了推,鱼还真没小就卖了,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他们还累死累活的。
但是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加量喂养,从以前的一天两顿大现在的几乎是一天四顿的喂养,水塘里的鱼已经长大了好多,有些大的都有五六斤的重,就是那小的也普遍有三四斤的重。当然,这买的油渣滓,也从当初的每月一百五十斤,变成现在的每月四百斤。他们家也因为跟汇宾酒楼签了合约,后来又跟季南去小河里撮了不少的鱼苗,后面的撮的鱼苗,比先前的要大,普遍都有六七厘米,大的还有是来厘米。现在水塘里的鱼,大的小的一起养,差不多能供应汇宾酒楼到年。
果然季西听了李染叫人带过去的话,没过几天,一大早的就带着一个人,驾着车来到李染家。季西来的时候,李染一家三口正在吃早饭,看着来的季西,李染就想到他可能是来捞鱼的。
李染忙放下饭碗,把季西和他带来的人请进屋,说:“季西叔是带人来捞鱼的吧,怎么来的这样早,来来,快进来坐。”给季西两人端了凳子,李染又问:“季西叔吃饭了没,没吃的话,就在我家吃了吧,就是没什么好的饭菜。”
季西坐下,摆摆手说:“我们是吃了早饭来的,你别忙活了,自己赶快吃饭吧。等你们吃完饭,好带我们去捞鱼,我听了你叫人带的话,本来昨天就来了,可是有事耽搁了,这今天不就来了嘛!”
李染也没客气,坐下吃完饭,就和季南拿上捞鱼的工具和鱼食。
自从李染和季南又撮了不少的鱼苗进水塘,水塘里的鱼的密集度就比以前大了很多,就这样站在岸边,就能看见水塘里有很多的鱼。这么大一个水塘,里面又有这么多的鱼,肯定会有人惦记着,李染和季南也抓住过几起偷鱼的事,李染和季南当时也没闹腾的多大,只是把鱼拿了回来,然后每人罚上一两银子。不过这次捞鱼之后,李染决定在水塘这边建一间房子,请人看守水塘,一来安全保险些,二来,也能给季南减轻些负担,每天喂四顿鱼食,也不是个轻省活。
季南从带来的鱼食抓了几把,熟练的撒进鱼塘,这水塘里的鱼都是吃惯了的,很快就有不少的鱼围过来吃食,季南拿着手里的捞鱼工具,快速的往鱼群里一捞,提起来里面就已经有一大一小的两条鱼,在里面活蹦乱跳的蹦跶着,大的那条鱼有三斤多,小的却是只有一斤的样子。把大的那条放进装鱼的水桶里,小的那条被季南抛进水塘了,那小鱼受了惊吓,一被抛进水塘,甩着尾巴,快速的消失在几人眼前。季南这样重复十几次,很快的就抓好了汇宾酒楼需要的鱼的数目,一共捞了三十条鱼。
汇宾酒楼虽然是平阳镇最大的酒楼,每天生意也还不错,但平阳镇到底也就那么大,有钱人也就那么多,也不可能天天上汇宾酒楼去吃饭。今天捞的鱼,差不多就是汇宾酒楼每天卖的鱼的数目,季西想着这次卖的是新鲜的现捞的鱼,应该会卖的好些,所以相应的加了一些。等看看这次的反响,如果好的话,下次再增加数量就好了。捞好了鱼,季西带着装鱼的水桶,驾着车回镇上去,他回去还有的忙。
@@@@
这天下午,季南拿着锄头去给地里的萝卜撒草木灰和松土拔草。李染则没去,家里收的番薯两箩筐,还没处理,一直堆在地窖里,李染就叫季南用箩筐装了一箩筐出来,这早番薯是很有粉的,李染想把它们洗一些薯粉出来,到时候可以做成薯粉片或者薯粉条,在大庆国,还没有米粉和薯粉条这样的东西,番薯他们一般都是用来当粮食吃,跟着稻米等细粮一起煮着吃,就是在季家村这样算是还不错的地方,也是粗粮细粮一起混着吃,没有哪家像李染一样天天、顿顿吃的都是纯稻米饭。
李染把两箩筐的番薯洗涮干净,自己坐在院子里拿着搓衣板在大木盆里搓,把那番薯搓成薯粉浆,然后再把这薯粉浆在清水里洗一边,让他沉淀下来,把上面的水倒掉,下面的那些就是薯粉,把它们晾干,就成了干薯粉,可以做薯粉条和薯粉片。在这个没有机械的时空,只能这样靠人力慢慢的用力的搓,非常的累,李染这还没搓多久,两条胳臂就很酸痛。
张桂花拿着一双布鞋来李染家窜门,张桂花家里三个孩子,大的是个哥儿,到了可以相看人家的年纪,张桂花打算今年冬天就开始给哥儿相看。剩下的两个都是汉子,都十来岁了,正是调皮捣蛋的年纪,很是费鞋,为此张桂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