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4 页)
其实能够取得大成功的企业家,大都有一颗可爱的平常心,具有旁人所不及的个人魅力。这甚至可以被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一个规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伟就曾对楼忠福感慨地说过:“我在国内国外接触了许多企业家,我发现你们这些成功的企业家普遍有一条,就是特别具有亲和力。这种亲和力到了哪种程度呢,你刚和他接触的时候看起来一个个都傻乎乎的,不是看起来一脸的精明样,实在看不出他是一个企业家。你说他是真傻吧,肯定不傻,为什么表现出傻,其实是一种真诚、坦诚。”
广厦的###、楼忠福早期最重要的创业伙伴之一的吴小伟对楼忠福也有过一段很深刻的评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力可济国的国力(2)
他说:“从广厦整个发展过程来说,离开楼忠福就没有今天的广厦,这肯定是对的。但他的能力只是一个方面,我觉得他的责任心才是更重要的。没有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心,是绝不会成为优秀企业家的。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是楼忠福的企业家才能造就了广厦的成功,不如说是他的责任心造就了他的才能和广厦的成功。”
“优秀的企业家都很累。中国的改革历程也很艰难,广厦是讲政治讲出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必须讲政治,讲政治就是要回避政治风险。现在企业做大了,他说中国的企业家要成为慈善家、责任家。”
广厦另一位###、楼忠福早期另一位最重要的创业伙伴之一楼正文也说:“楼忠福的性格很外向,什么场面都能够适应,喜欢拼搏。他性格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在困难的时候沉得住气,越大的问题越稳得住。有时候碰到问题他也会很焦躁,但暴躁过了能够马上冷静下来,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他有困难。所以大家都说‘广厦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事业做大了,在外面的人看来很风光,实质上做企业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这么多年来他其实是很苦的。有一次我们两人聊天,我问他:‘辛苦拼搏了这么多年,现在做大了还要这么辛苦,你到底图什么呢?’他苦笑了一下说:‘上得了马,下不了马。’”
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企业家群体艰难成长历程的了解,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总裁顾问、美籍华人汪康懋才在2004年的争论中,怒斥郎咸平“不厚道”,因为郎咸平以偏概全,“欲陷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于不义地位”。
对中国过去的生活有深刻体会的汪康懋,以一种大历史的眼光高屋建瓴地指出,“有了创业型企业家,可以从负到正、从小到大;没了企业家,一块死的资产很快因缺了灵魂人物而垮下去。企业家的贡献是决定性的。中国一共才有几百位一线优秀企业家,所以我们不能坐视郎咸平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企业家的头上,将中国一个个优秀企业家推上审判台。要不然,中国民族产业将没有了领军人物。这一点不容含糊。”
汪康懋的“怒斥”并非一时意气,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和事实支撑的。民营经济力量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人都不会否认的。
这种巨大贡献,可以从众多关于民营经济的报道中窥得一斑。2004年7月27日新华社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关注非公经济:我国非公经济成为就业主渠道》。
文章说,“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非公经济已成为当前就业主渠道。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城镇个体、私营企业的就业人员达到8000多万人,占城镇就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特别是从1992年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平均每年向社会新提供600万就业岗位,占城镇年均新增就业岗位的80%。”
“另外,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中的65%是靠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再就业的。2003年私营企业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万人,其中有10万人作为投资人创办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安置万人,其中下岗职工作为投资人的有万人。”
“到2003年底,非国有乡镇企业拥有就业岗位亿个,吸收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出突出贡献。”
这篇文章的唯一遗憾,是“个体”、“私营”、“非国有乡镇企业”、“非公”等“三姑六婆”的细分概念让人感觉迷惑、混乱。不过,其中的凿凿数据却非常雄辩地告诉人们,中国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人就业的主要渠道。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带动国民经济快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