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泡泡,小黑跑进屋了。”
“啊呀!”罗元从宿醉的沉睡中惊醒,扑通一声摔到地上。
小黑,他的梦魇在哪儿?看到丁文指着自己哈哈大笑,明白再一次受骗了。
桑木兰进到弄堂中,见俩人一大清早都不安生,“别闹啦,你们俩人加起来都快半百之数了。快去洗涮吧,吃完早饭就去找你大舅。”自己转身去梳洗。
宿醉后,喝一碗清淡的米粥解口,的确是惬意的事。一顿心满意足的早餐后,丁文带着俩人来到隔壁的桑春家,因为他对那个大池塘知根知底,不必再到现在看看水文、环境等。
丁文有四个舅舅,听外婆说,生男的按春夏秋冬取名,女的按梅兰竹菊。这个姥爷太有先见之明,四季被他家全占着,四君子还占了两个名额。大舅桑春是桑家坞的支书兼村长,估计是镇里独一份,一干就是十多年。
在这十多年里,村里经济状况好的住户已经搬离笔架岛,到镇上或县城买房;剩下的人口、户数只有原来的三成,大约就是近百户人家。丁母常叨着劝桑春,“在这个贫困村里,人都快搬光了,到时别成了光杆司令。”
就是光杆司令,咱也干到底。大舅就是这份犟劲!任何人都扭不过他。
推开了桑春家院子的门,丁文大喊:“大舅,我来啦!”
“唷,小文,啥时候来的呀?”大舅妈从厨房钻出头来,热情招呼道,“你大舅到村里去了。”
“舅妈,我到村里找他。走喽!”丁文挥了下手,转身即走。
“小文,中午你们三个过来吃饭哈,家里准备着。”大舅妈冲着他喊。
“不啦,大婶。文子他就交给我好了,你们忙着呢。”桑木兰应道。
海岛的清晨,笼起淡淡的薄雾,如将树、老屋、青山披上一层轻纱。道边树上几只早起的鸟儿在欢快鸣叫,风中偶尔传来黄牛的吼声,海岛上的村民一向早起耕作,因为隔了海,没有象样的耕种机械,所以还在使用黄牛耕田。
走在乡间小道,丁文碰上熟悉的人或简单打个招呼、或问今年收成如何,总少不了遇上客套的,发出午饭的邀请,他都客气谢绝。惹得罗元在俩人身后嘀咕:怎不分开邀请,排到晚上或明天之类的,这样我们也省去烧饭洗碗的麻烦。
人家那是客套话!在桑家坞真正有诚意邀客的,一是直接拉回家里,二是邀请后会再次邀请,人家才会去配些菜肴。毕竟,这里的物资流通不甚方便。
到了村委找到桑春,见他正忙着。丁文自是直接说明来意,桑春感到意外,沉默地抽了几口烟,不是很乐意,“小文,这事还得经过你妈同意才行。”
“舅,您不知道她有多烦人,不过,我还真是经过她同意的。不信的话,您尽管打电话给她问问。”丁文心想这个村子现在没电手机没信号,还真是暂与时代脱节的地方。但它也有好处,没有那无处不在的铃音,这事一签下协议,再弄个赔偿金什么的,就是母亲反对也于事无补,嘿嘿,丁文窃喜中。
“你也知道他烦啊,”桑春没好气地说,“她若同意,协议你自个先拟好,我去和大伙儿支个声。”
“成!我就先占用您的办公室。”丁文毫无客气地坐到旧木桌旁,开始起草承包协议。
“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这个大池塘确实不适合养鱼的。鱼苗一放入池塘,也不知躲到哪儿去了,我亲眼看着许多承包的人血本无归,其中一人心狠投入氰化钾,鱼是收了几十担,但水流到菜地里,差点毒死人了。从此,村里不再把大池塘承包出去,因为关系到村里灌溉,决不允许将水放干和放毒。”桑春走到门口还不忘回头交代说。
从小就听外婆说,这个大池塘象老天送给桑家坞的礼物,从没见到水干涸过,也不见水溢出。丁文现在想想,这池塘确实有些怪异,难道真如大舅所说的那样,不适合养鱼?丁文顿下笔思索着。
桑春以为他犹豫了,似乎专为增加说服力,说得有根有据,“水质现在不知怎么样?前些年听来村里的地质队说,这池塘和苏河的地下暗河有关,谁知鱼是不是跑到里面去了。再说池底布满怪石,绝对无法网捕。”
暗河?桑木兰想那枚戒指,是在池塘边捡到的,自己曾经拿到县城的玉店看看,店家告诉她只是一件古物而已。但这笔架山哪有古墓之类,想必果真是暗河带来的,她不由地听信了几分,对这个承包池塘的决定有点动摇了。
“暗河?那正好,我承包定了。舅,我想承包五十年。”丁文一听这么个稀奇的地方,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