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页)
其实,契丹反叛,谁是谁非,还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当初,*厥的可汗,被唐朝封为松漠都督府都督的窟哥对于唐朝的兵威十分的畏惧,加上他当初本就是被太宗李世民一手扶上这都督之位的,他本身就是唐朝在契丹的势力话事人。所以,终窟哥的一生,他对大唐朝廷又敬又畏,绝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可到了窟哥的孙子李尽忠这一代,事情就有些不一样了。首先是李尽忠本人对于武周并没有什么感恩之心,加上周边的汉官还是以当初对待窟哥的态度来对待李尽忠,自然更加令他不悦。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契丹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壮大,战斗力到了巅峰。而反观武周这边,当初随着太宗李世民东征西讨的老兵或老或死,代之而起的兵将素质都远远不如当初,战斗力大打折扣。此消彼长之下,契丹人也渐渐觉得继续受制于南朝,已经是对他们作为草原之鹰的羞辱。
当然,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从武周代替李唐成为南朝的正统之后,契丹人反叛在道义上的障碍也就自然消除了。他们当初是被李家的皇帝扶上去的,如今的武则天窃取了李家的江山,也算是李家的仇人了,他们反周也就是帮助昔日的恩人讨回公道。
虽说北方的游牧民族素来不讲究这些道义上的东西,但名正言顺之下,行事自然是更加肆无忌惮。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契丹人反叛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战连捷,若不是后来武则天临时派了贬谪出去的狄仁杰来坐镇幽州,说不定北方重镇幽州都已经被契丹人拿下了。
按理说,契丹总共就那么几十万人口,能战之士也就是十万左右,对于武周这个庞然大物而言,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他们就是能将武周的北方搅得一片混乱,片刻也难以安宁。这无疑是很让武周朝廷扫面子的事情。所以,在武周朝廷中,不论是哪一派,在对待契丹的问题上,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唯一的分歧就在于派谁去战,怎么战还有后勤保障等问题。
杨再思的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在这一刻,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显示出了灭此朝食的决心,纷纷表示一定要狠狠地战上一场,尤其是西班武将之中,群情激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似乎写着对契丹人的不共戴天之仇。
一时间,偌大的一个万象神宫正殿都有些乱了。
而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西班的武将之中,有一名坐在前列的大将却是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若是你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他的双目直视着前方,竟是一动也不动,就好像定住了一般。
这位大将大约六十岁上下的年纪,眉宇已略见斑驳,不过天生一副金刚怒目的样子,看起来还真是颇有几分霸气。
武则天倒是比一般人冷静一些,伸出双手虚压一把,众人立即静了下来。女皇在朝堂中的绝对威严,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或者是敢于挑战的。
“杨爱卿,北方的边患不可不除,朕也是知道的,未知你心里可有适合的人选?”
“啊!”杨再思微微一怔。他以一个文官的身份执掌兵部,外来的和尚实在是不好念经,兵部的同僚们都不大理会他,而朝廷里的武将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因而,他这个光杆夏官尚书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亲信,更不和任何一个大将交好,武则天蓦然让他推举人选,他顿时犯难了。
这种大战,没有权威的将领派上去不会有用,而有权威的将领谁又愿意去和不要命的契丹蛮子拼命。要知道,契丹蛮子自从起兵起来,打了这么多仗,每战必胜,已经让武周的大将们渐渐失去了剿灭他们的信心。这些大将本身的权威都在他杨再思之上,推举他们,就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人家岂能饶你!
“还请陛下定夺!”杨再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此言一出,他感觉有一道锐利的目光直射进他的皮肤,深入骨髓,让他浑身难受。他立即知道,自己这个夏官尚书的职位已经做到头了。
当今天子武则天生性好变,她对于自己的百官总是怀着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时刻准备着将他们替换掉。这种不放心,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无休止地升官、贬官、调迁。一旦某个官员哪天做了件什么令她不满意的话,或者甚至只是说错了一句话,很可能就面临着走人的命运。所以,如今这朝廷里的百官也同样的充满了不安全感。这大概也就是会出现娄师德、苏味道这种人物的原因吧!
“诸位爱卿可有适当的人选推荐?”
朝堂里一片寂静。
看着这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