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火盆土坑烤爷太(第1/2 页)
进入九月中旬,张信接连给朱植报告了两件事情。
“王爷,沈家前往印度采购乌兹钢的船只终于回来了。”
“现在回来干什么?仗都打完了。如果这钢材回来早一点,说不定打制的倭刀会赶上前面的东征北伐,朱大能的先锋有了倭刀,也不可能会在抚顺关全军覆没。”
“谁说得准呢?蒙古人或者女真人万一又要炸刺儿呢?”
“先放到仓库吧。现在回来,倒像是大年三十逮了只兔子,有他无他都能过年。”
“王爷,濮玙带着朝廷给的三万新兵从山东也渡海来了。”
“这时候来干什么?这完全是三万张要吃白饭的嘴,白吃我辽东的粮食。”
“这倒不一定。好歹能帮我们干几个月的活,加快运河开挖的进度。”
北地入冬早,天气越来越冷。
声色犬马几天后,辽王开始一本正经地考虑新的问题。
他对张信说道:“还有两个月,这地面就会因为完全冻住不好开挖。现在一万多农闲移民,再加上这三万新兵,只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人力,两个月也可以完成不小的运河工程量。这可是管长远的大事,你要亲自抓。”
张信答道:“领导放心,我一定亲自抓,只要人力充足,保证明年完成这条运河。到时候完不成任务,你挖个坑把我给埋了。”
朱植对着张信满意地笑了笑,又透露了自己的一些新想法:“张镇长,我计划明年慢慢向沈阳那边发展。只要我们把这条运河开好了,就能将广宁城和盘山出海口及沈阳连接起来,既方便物资从盘山方向直接入海,方便向沈阳、开原一带转运人员、物资,也可以把辽泽的水给排出去,开垦出更多的水田。”
大明时期的辽河走向和后世完全不一样,离广宁城很远,也不从盘山一带入海,而是从沈阳以西的地方一路向南,经盖州以西入海。
而广宁和辽河之间两百里,一到雨季,因为排水不畅,便会成为一片泽国,史称大辽泽,曾经是隋朝军队远征高句丽的坟墓。
以前,辽王缺兵少马,可以将辽泽作为天然防御工事。
但是现在,这工事慢慢变得碍事了,妨碍了辽王以沈阳为中心经营辽东的战略转移计划,妨碍了辽西和辽东一体化进程。
所以他要慢慢新手毁掉这个天然的军事防御工事。
他计划,在年初开挖的灌溉沟渠和运河的基础上,将广宁城新修的运河,一直向东南挖到盘山,就近打通入海口,然后再折向东北,接通辽河。
但是,随着气温降得比所有人预期的都快,辽王又给张信安排了一项更为紧迫的任务:火盆土炕烤爷太。
后世东北有十大怪的民俗,其实好多都是因为东北环境恶劣、经济太过落后,留下来的产物。
比如,“嘎拉哈姑娘爱”,实际上说东北小孩子没有玩具,只能拿大人们吃剩下的牛羊髂骨当玩具。
“捉妖降魔神仙舞”,那是因为缺少医生,只能靠巫医神汉跳大神来尽量维系生命的长度。
“不吃鲜菜吃酸菜”,那是因为东北过于苦寒,老百姓不会种大棚,没得新鲜蔬菜吃。
“吉祥喜庆粘豆包”,那是因为东北没有大米吃,只能把那小米和豆类等杂粮磨碎了搅和搅和,做成粘豆包,吃得津津有味。
辽王之国第一年,就直接消灭了四大怪。
工匠们抽空做的玩具多了去,谁还玩那腥不拉几的动物骨头?有了医院,谁还去找巫医神汉跳大神?随着大棚的推广,谁还天天吃那酸菜炖粉条?至于现在的主食,除了大米,就是白面,杂粮先放一边准备应急用吧。
但是还有与东北寒冷天气相伴而生的几种怪现象也开始产生了。
比如,“窗户纸糊在外”,就像广宁城现在这样,没有玻璃,能有纸糊窗户已经算是不错了。
还有“百褶皮鞋脚上踹”,是因为辽东棉花、棉布紧缺,老百姓只能就地取材,用蒲?编成的鞋子过冬,冻伤脚的不在少数。
辽王目前最担心的还是“火盆土炕烤爷太”这一怪。东北实在太冷了,如果不做好过冬准备,真会冻死人的。
他对张信说:“现在冷,估计到了立冬后会更冷。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让移民们多建土炕,最好造些取暖锅炉来,实现集中供暖。蒯富他们现在造锅炉已经非常熟练了,应该难度不大。”
张信答道:“婉君早就在督促蒯富他们着手研究这些东西了。供暖锅炉好造,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