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页)
“就是,这么说吧,咱们中国落后吗?”
陈义蒙点点头,这是费话,若不落后,这青岛能让德国人占着吗?
“咱们中国岂止是落后,根本就是落后至极”
叶英明非常肯定的说道,然后又接着强调道。
“就是因为咱们中国落后,咱们才会去和外国人学,才从外国买来机器,办工厂,现在不是讲究实业救国嘛,我们**公司就是这么办的,我们就是要实业救国,可办工厂得买机器,得引进技术不是”
“当然,这是必然”
陈义蒙赞同的点下头。
“过去,我在洋行工作的时候,那些洋鬼子,别皱眉,他们卖给咱们的都是什么机器?你不知道我知道,有的都是人家淘汰的,落后的,引进的技术是什么?也都是落后的,人家不用的”
叶英明说的头头是道,而刚进洋行工作还不到一个月的陈义蒙只是茫然的点着头,这洋行里头的门道,他还真不太清楚,既然这位叶先生这么说,想来也是如此吧,至少有这样的事。
“为啥他们这样把咱们当冤大头耍?第一,咱们不了解外国的技术更新,第二,咱们不了解国外设备更新情况,所以把人家淘汰下来的技术,还有设备当作先进的东西引进。可要怎么去了解这些技术,还有那些设备,就是要靠这个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不干别的,就专门追踪外国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进的设备,这样,公司就能用最快的度,引进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甚至比外国企业还早一步得到这些,打个比方……”
稍作沉默,见陈义蒙一副沉思的模样。
“像我们公司董事长,李子诚,李先生卖给摩根的新式炼铁高炉,若是咱们抢先引进了,咱们的钢铁厂就肯定比外国人的先进……”
这时叶英明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说客,在这里用尽一切办法去说服的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青人。
“总之,这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那可是关系到咱们中国是不是能够摆脱落后,因为只有继承与借鉴他人的科技成果,才能迅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迅赶英美法德这样的强国。”
听着这番豪言壮语,陈义蒙忍不住一惊,这,这**公司有这么大的野心,不,不对是决心正欲问出这个问题时,他却听到这位叶经理一摆手。
“别怀疑,我们董事长是谁?是子诚?李,当今中国科技第一人,要钱有钱,要技术有技术,还赶英美法德,不也就是几年十几年的事,怎么样,月薪8oo元愿意的话,就在这合同上签个字,你和其它企业洋行的违约金,一应由我们公司承担,中国人,还是给中国的企业干活踏实”
说着话,叶英明便递过去了笔与合同。
我签字了
晕糊糊走出办公室的时候,陈义蒙还是没反应过来,自己竟然在那份合同上签字了,在出门的时候,只看到这屋子里还有几个人,竟然还有自己的同学。
“义柯,你怎么来了?”
“义蒙,你……”
任义柯看着陈义蒙一愣,再看着他手中的那份合同。
“我,我想跟李子诚先生总该在柯比洋行有前途吧义柯,和我一起去连云港吧”
(实在是对不住,这两天被一些事缠住了,大年下的……竟然加班实在是……哎,真不知道这是什么世道,像当孙子一样)。
第107章 一本万利
第1o7章一本万利(第一更)
“31人”
放下手中的电报,李子诚在露出一丝喜色的同时,依然有些不满意的说道。
“太少了”
有胜于无吧
“这一次在青岛一共才招了三十一个人,而毕业于德华大学的才只有二十三人,另外八人是青岛洋行里的翻译,一直从事机械、化工资料、说明的翻译,想来到也可以一用,不过人还是太少了”
话时,李子诚满面尽是遗憾之色,按照自己翻译资料的度来计算,这三十一个人,根本就不够用,别说三十一,就是三千一恐怕,想翻译完那些技术资料、开数据,恐怕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人太少,技术资料太多。
“已经非常不错了,像咱们这样,一家公司拥有352名留学日、美、英、法、德大学生的企业,恐怕全中国,也就咱们**这一家”
相比于李子诚的不满,穆湘玥已经感觉非常满意,现在那些学生一边在外国技术人员身边当翻译,一边向他们学生,现在公司单就是各种试验室、研究室就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