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1/4 页)
“真的吗?”景氏心里又明亮起来,很开心。
可是开心是短暂的。她仍是患得患失。
“娘,十几年前您的决定并不有错,您是为了我。这次,咱们娘俩一定要留下念如。”凌青菀对她母亲道。“否则,您后半生都要再悔恨中度过了。让念如留下来吧,娘。您日夜难安的日子,还没有过够吗?”
前面的十几年。景氏哪一天安心过?
认真说起来,景氏的决定,是有些自私的。她想让长房留下爵位,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凌青菀,却独独没有为了念如。
那时候她的长子病危,人在一定的逆境里,挣扎出来的理性,是非常可怕的。
事后后悔,也是真诚的。
真正受益的,是凌青菀。所以,念如的不幸中,也有凌青菀的一半的责任,当年母亲是为了凌青菀以后打算。
那么,凌青菀也要守住念如。
“娘,别犹豫了,找三叔商量吧,三叔会答应的,这是凌家的骨肉,是父亲的血脉啊。”凌青菀道,“具体怎么办,再和姨父、姨母通通气。”
凌青菀的话,给了景氏极大的鼓舞。
以后的事,谁知道会怎么样?她已经错了一次,不能再错了,否则念如这孩子一辈子就要毁了。
景氏咬了咬牙,终于把心定下来,道:“好,我去趟你姨母家。。。。。。”
她正准备更衣,姨母就来了。
姨母也彻夜为这件事操心。
昨天只是初步商议了下,看看景氏同意与否。今天才要来实施接下来的步骤,每一步都要慢慢走,不能急躁。
“姨母。”凌青菀给姨母见礼,就准备退出去。
姨母却拦住了她,道:“菀儿也听听,出出主意。”家里这些事,没有必要瞒住孩子。
凌青菀知轻重,这点姨母了然。是他们姐弟俩把念如带回来的,以后怎么办,自然也要让凌青菀知情。
凌青菀道是,果然坐了下来。
姨母慢慢对景氏母女道:“侯爷在吏部,选官都是归吏部经手,让人给你们家三爷举荐一个朝奉大夫,从六品的官,并非难事;你们家三奶奶有两个兄弟,都在苦苦读书,家业凋零,最近又把一些祭田给卖了,生活也是艰难。
给她的大兄弟,选一个从八品的光禄寺丞,有些俸禄,暂时解了她娘家的窘迫。这是荫蒙选官,如今朝廷科举才是正途,荫蒙的官多少被同僚起瞧不起。
三奶奶的另一个兄弟,只要能考上进士,必然选在六部,从五品的出身,他们家从此就是通贵门第。”
从普通人家到通贵门第,等于从身份上一个大跳跃。
姨母歇了一歇,喝了了一口茶,又道:“这是侯爷和我商议的意思,你们拿去问三爷夫妻。若他们还要讨价还价,自然可以再商量。。。。。。”
“这,会不会令妹夫难做啊?”景氏担心道。
“姐姐,你真是太谨慎了!”姨母佯嗔道,“侯爷也怕添麻烦啊,他这算自保。再说了,以后菀儿都要给我们家。且不说咱们是亲姊妹,单说你养了这么大的闺女,给我们做媳妇,难道我们还不知恩图报吗?”
“娘,您别再说见外的话了。”凌青菀也道,“这事,除了姨母,咱们做不了。”
凌青菀倒是不客气。
景氏就微微笑了笑。
沉吟一二,景氏同意了。
念如还在凌家。她已经醒了,再后面问踏枝:“我姐姐呢?”一口一个姐姐,分外亲昵。
景氏听了,心里触动,眼角又有了些泪光。
姨母说完了要紧事,略微坐了坐,起身回家了。
景氏让凌青城进来。把姨母的意思。也和凌青城说了。然后,景氏让凌青城去请三叔。
三叔在家也没事,很快就过来了。
三叔小时候。科举虽然也有,但是尚未到了取士全部靠科举的地步。那时候当官的,多半都是贵胄,九品中正制仍在施用。
等他到了十五六岁。朝廷的风向全变了。
现在,贵胄子弟都要靠念书才能图个出身了。那时候。三叔都大了,再也念不进去。
凌家没有荫官的门路,三叔就文不成、武不就,和二叔一样。整日在家。
不过,这并不是凌家这对兄弟俩的状况,很多的贵胄子弟。多半是这样的。
三叔平素没事,也读读书。只是不已科举为己任。
景氏和凌青城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