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1/4 页)
凌青菀也觉得陈七娘厉害。
“。。。。。。再往后,商人的地位大不一样了。朝廷颁布法令,废除‘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禁令,江南巨贾豪门,知府都要与他们平起平坐。
他们操控政治,和隋唐时的天下高门一样。”凌青菀耳边,想起了凌青桐这席话。
将来,商人的地位很高,甚至能操控一方政治。
陈七娘是天生的生意人,她敏锐、大胆、聪慧,又有娘家的本钱,非常适合做大生意。
他们凌家,何苦守着这个清贵门庭?
让大哥出面,替大嫂经商,岂不是更好?
至少,那时候凌家的富贵,不是全部靠安檐赐予的,是他们自己赚来的。
安檐,是他们的后盾而已。
L
☆、第119章试探
大嫂的一番言辞,震惊了凌青菀和她母亲。她如此大才,前世难道没什么成就吗?
凌青桐提及前世,将来稍微有出息的人,他都会告诉凌青菀,没有道理不提大嫂的?
在凌青桐看来,大嫂就是个平凡妇人。
凌青菀想到这里,起身去找到了弟弟,向他询问大嫂前世的种种。
“大嫂么?”凌青桐有点迷惘,想了半晌,“她挺好的啊。我一小叔子,不常往她跟前凑啊,对她不甚了解。”
“她没有经商吗?”凌青菀问他。
凌青桐摇摇头,道:“没听说过。不过,前世今年没有旱灾,更没有安平门叛乱。大嫂嫁过来之后,咱们家过得宽裕很多。”
年代太久了,一些不重要的事,凌青桐已经都忘记了。
凌青菀提及,他使劲回想,也想起了些。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
等孩子周岁,母亲就含饴弄孙,把家务交给了大嫂。大嫂打理家务井井有条,他们的日子比从前富裕很多。
凌青桐以为那是大嫂用她的陪嫁贴补家用。
可是,她的陪嫁能贴补那么多年吗?
凌家的富裕,是低调又内敛的,只有自己知道。特别是五年后的灾荒,城里人人缺粮,凌家应该很缺的,他们却安全无虞。
大嫂管家的本事,是蛮厉害的。
“自从大嫂进门之后,我们就不缺钱了。”凌青桐对凌青菀道,“因她陪嫁颇丰,大家都没想过钱怎么来的。二姐你说大嫂擅长经商。如今猜想,只怕是她暗地里做些生意吧?”
贵胄之家,男人多半不擅长打理庶务。
凌青桐也一样。
反正从来没受过穷,有钱花的时候,从来不去想钱到底哪里来的。
“这么说来,大嫂私下里,也会做些小生意。只是怕京里人说三道四。不敢明目张胆。”凌青菀道。
“多半是了。”凌青桐说,“江南等地商贾如林,京里行商的门第也多。但是。功勋贵胄之家,还是保留了几分腐朽气息,瞧不上商户。
大嫂原本出身商户,就有点自卑。到了京里之后。哪怕有大才,也不敢彰显。为了生计。遮遮掩掩背地里做些生意,很有可能。”
凌青菀点点头。
不过,她不觉得大嫂因为害怕,而是没有好的机遇。
做小生意可能被人说三道四。但是成了大的商贾,也会少很多闲言碎语。
“这次祁州陈家大量囤粮,是大嫂的主意。前世。今年并没有灾害。等有了灾害的时候,大嫂身在京城深宅。无法亲自见到自己的父兄,故而不能劝说他们去囤粮。
所以,陈家有钱,却不可能像今世这么有钱。大嫂想有作为,也没有大本钱。”凌青菀心想。
今生却是不同了。
想明白之后,凌青菀想鼓励她大嫂,借势把生意做大。
陈七娘得到了婆婆的首肯,立马着手准备运粮之事。
晚些时候,凌青城从宗学里回来了。
他一到家,先到景氏跟前,把陈七娘的意思,重复了一遍。
“。。。。。。今年、明年的田租,全部指望不上,咱们要到处借钱度日,我怕娘为难,所以撺掇七娘,厚着脸皮去娘家讨要些粮食来。”凌青城道。
他说罢,景氏和凌青菀都笑了。
凌青城是怕景氏对商人有偏见,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免得母亲怪罪七娘。
景氏见儿子这么维护媳妇,心里很高兴。
知道疼媳妇,这个家就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