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沈泓回京(第1/6 页)
沈熠听见身后有人说话,回过头来,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袍的老者一脸笑意地走向他,看年龄似有六七十岁。他虽然须发尽白,但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走起路来步伐有力。
沈煖和赵文秀等人也注意到了这位老者,她们齐齐转过身来,一脸好奇地看着那位老者。沈熠正想开口询问,却见赵文秀庄重地理了理衣衫,随即趋步走上前来,恭敬地向那人施了一个大礼,拜道:“明月见过卢老太傅!”
“原来是郡主殿下,老夫有礼了。”那位老者呵呵一笑,微微拱了拱手,转而看向沈熠,道,“老夫卢昭,不请自来,公子见谅!”
沈熠被吓了一跳,急忙躬身拜道:“在下沈熠,见过卢老太傅!”他先前听赵文秀唤这老者为“卢老太傅”,心里还在琢磨,待听到老者的姓名后,立马便明白了他的身份。原来此人正是当朝太傅卢昭,与太师秦韶、太保柴崇共列“三公”,身份尊崇。
盛朝自立国以来,一直设有“三公”之职,即太师、太傅、太保,位列正一品。一开始,“三公”位高权重,太师为“三公”之首,掌管邦国政治,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皇帝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太傅位次于太师,掌管朝廷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为皇帝的辅政大臣;太保位次于太傅,掌管朝廷兵马,负责为皇帝提供军事支持。到了盛朝第三任皇帝时,由于一场宫廷政变,“三公”的实权被取消,变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再后来,“三公”之职多被用作赠官或为重臣加衔,作为最高荣誉以示恩典。正如《盛律》所载:“‘三公’者,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元祐七年,帝罢三公府僚,但存其名位耳,后世因之。”
“公子不必多礼。”卢昭笑着摆了摆手。他见沈熠与凌亲王的女儿坐在一起,又听到了沈熠的名字,试探性地问道,“不知沈公子可知道镇国公沈桐?”
“回卢老太傅,镇国公正是先祖父,晚辈家里排行第三。”沈熠恭敬地答道。
“原来如此。”卢昭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开怀笑道,“想不到竟在此地遇到了故人之后,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沈熠也有些惊讶,他并没有从宿主那里接收到卢昭与沈桐相识的记忆,但从卢昭的神色来看,应该不是说假话。不过也是,像卢昭这等身份的人,有什么必要骗他这个毛头小子。
“卢老太傅,您什么时候回京的?”赵文秀好奇地问道。三个月前,卢昭上书告老还乡,盛帝拒绝了,但还是同意让他回乡将养半年,没想到才过了三个月,卢昭竟然出现在京城了。
卢昭当即愤愤地吹着胡子道:“老夫前日刚回来的。皇后娘娘生辰,我那小女儿要回京,又不放心我这个老头子在家,就把我一起带回来了。老夫又不是小孩子,她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了,这京都我都待了三十多年了,实在无趣,就趁着没人注意,带着我那老仆上山来了。”
沈熠有些哭笑不得,这老太傅还真是童心未泯,一个老头带着另一个老头就敢往山上跑,也不怕家里人担心。
“卢老太傅,您这样出来,府上这会儿怕是已经着急了。”赵文秀有些担忧地道。卢昭不仅是当朝太傅,还是盛帝的授业恩师,他的大女儿更是盛帝的贵妃。这要是出了什么意外,那后果可真的不敢想。
“无妨,老夫出门的时候留了条子,他们会放心的。”卢昭道,“对了,老夫刚才隔着老远就闻到了一股香味,这才找了过来。不知你们煮了什么好吃的,可否让老夫也尝尝?”
赵文秀闻言,悄悄戳了一下沈熠,她这会儿也顾不上闹别扭了,只想照顾好卢昭。沈熠立马意会,急忙道:“回老太傅,晚辈今日携小妹出来游玩,随便烤了一点吃的,您老若是不介意,还请移步过来尝尝。”
“既然如此,老夫就不客气了。”卢昭笑道,“对了,沈小子,老夫跟你爷爷交情不错,日后你叫老夫一声‘卢爷爷’便好,不必这么见外的。”
“那晚辈就冒犯了。”沈熠略一思考,躬身道,“见过卢爷爷。”
“好,好!老夫今日高兴。”卢昭大笑一声,冲着身后的老仆道,“卢彰,把我们带的酒拿过来,老夫要和沈小子喝两杯。”
“是,老爷。”卢彰应了一声,转身就要离开。
沈熠一听要喝酒,急忙拦住卢彰,劝道:“卢爷爷,不瞒您说,晚辈这酒量,一沾就醉,一会儿怕是要出丑的。晚辈还是请您喝茶吧,这茶可是府里的茶师新炒的红茶,对身体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