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1/4 页)
想了半天,也未曾理出点头绪,赵平索性不去想他,反正郑家留在鲜卑的人手已经开始逐步撤退,货物也开始处理,便是鲜卑方面有所察觉,突然采取行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
赵平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高柳的谍报系统整合完毕,因此整日与先前派驻的谍报人员凑在一起,一起讨论,如何能够更好的隐蔽,同时又能将一些重要的情报传递出去。
目前困扰赵平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将情报传递出去的问题!高柳距并州七八百里的路程,而且沿途关卡重重,如何避开这些关卡,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情报送回并州是目前谍报司所面临的除了如何在鲜卑扎根之外的最主要的问题。
赵平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小说时的信鸽,只是,这根本是不现实的事情,因为此时并没有鸽子赵平十分残念的同时,却又不得不接受了这个无奈的现实。看来还是人有用啊!虽然速度慢一些,但终归是聊胜于无。
情报虽然重要,但自身的实力却是最重要的!因此赵平并未在谍报司上下多大功夫,若不是自己来到了鲜卑,他是不会管这些事情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般亲力亲为。
掌控了并州之后,赵平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增强军力与新政之上。之前由于世家的掣肘,赵平没有足够的金钱与人力对军备进行技术上的改进,如今却有了充分的条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铠甲的优劣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士兵伤亡的程度。
后汉王朝的冶炼技术已经极为发达,鱼鳞玄甲的防护力可以说在历代的铠甲中都是排在前列的!只不过鱼鳞玄甲的制造工艺太过复杂,而且用料也是极为讲究,根本无法大批量生产!因此只有那些将领们才能披挂。
而骑兵的袖筒铠、两当铠说白了就是几块铁疙瘩,防护力倒是有了,却极为沉重,随便一件起码也有四五十斤重,再加上战马的具装铠,武器弓弩等等,便是二百多斤!大大削弱了骑兵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第三卷 转战千里 七三 风动1
赵平在接手并州的军政大权之后,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进行了军备的改革。高碳钢轻便而且质地坚硬,自然是制造铠甲的首选!经过武库工匠的反复试验,新一代的铠甲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这种铠甲的内层甲衣借鉴了宋明时代的“绵甲”,以布为表里,内装棉花,用粗线横直逐行缝紧,再放入水中浸透,取出后压实,以不胖涨为度,再在一些重要部位,如前胸缀入铁片,晒干后作为铠甲内衬,冬天保暖,夏天耐潮,外罩新式的高碳钢铠甲,对弓弩、刀剑的防御力极为强大!而重量也仅有十余斤,比鱼鳞玄甲还轻便!
为了将骁骑营打造成天下第一强军,赵平可谓花费了极大地心力!装备只是一方面,忠诚与士气更是赵平所注重的!待新政的成果逐步体现之后,赵平打算将骁骑营的规模逐步扩充至五万!
这五万骁骑营将士将是他争霸天下的重要力量!
鲜卑皇宫,御书房内,拓跋宏与丞相是云那利、宗正拓跋宇以及卫尉是贲云起、廷尉贺若文正在商议阿伏于广私卖库盐一事。
阿伏于广虽然三天前便被是贲云起捉拿归案,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三天后的今天,拓跋宏也未曾拿出一个处理意见出来。
这几人都是拓跋宏推行汉制的铁杆支持者,也都是拓跋宏的亲信。因此,虽然拓跋宏权威日重,但这几个人都是畅所欲言,没有什么顾忌。
“阿伏于广虽然罪不容恕,不过他的父亲却是乌兰大营的副统领,要是处罚过重,怕是不好对他父亲交待!”是云那利身为丞相,调和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关系乃是他的份内之事,因此,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见丞相如此说,身为宗正的拓跋宇也是连连附和,他是拓跋宏的叔叔,虽然是拓跋宏推行汉制的铁杆支撑着,却不是激进派,他更趋向通过时间与潜移默化来达到目的。
阿伏于氏乃是推行汉制的反对派,而阿伏于广私卖库盐的罪责又是极大!若是贸然斩了阿伏于广,定然会使得双方的矛盾再次激化!目前的鲜卑经过连年的战争,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陛下,丞相说的对,稳字当头啊!”拓跋宇点头说道。
拓跋宏看着自己的几名亲信,心中也是颇为无奈,按说以阿伏于广的罪行,就是把他杀二十遍都不为过!不过他也知道,若真的杀了阿伏于广,必然会激化反对者与自己的矛盾,自己的叔叔拓跋烈在东线已经开始拥兵自重,当初自己设立东线大营东抗高句丽,内部剿灭东部鲜卑遗族的初衷已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