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有一个两岁多的小女孩,跟了女方。
做记者的林如哲这几年生活一直不如意,这主要是因为他过于消积的心态,以及过于神经质的精神,看什么事都过于认真,甚至有点愤世嫉俗,对一些别人见怪不怪的事,他却也要发一番牢骚,做一番批评,所以容易得罪人。他的文章内容深刻、语言犀利,不太注意利益团体的感受,甚至不管有关部门及领导的感受,导致后来文章发表的机会越来越少。加上在报社他不爱交际,与同事的关系也不融洽,在讲政治的环境里,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成熟者,自然就被边缘化了。比他出道晚的人,都混主任记者了,他还一直是一个小记者。
现在报社还没有拿掉他的职务,每个月还保留着他的基本工资,不多,够他基本生活费。他也只是隔三岔五地去报社一趟,然后写两篇不痛不痒的小稿子混着日子。他稿子发得少,也不像大多的记者喜欢出外勤,参加大大小小的论坛、会议,甚至企业的开张,捞些出场费,所以收入一直不多,别的记者开始开小车了,他还每天坐公交车出行。其实在蓝迅的这些大学同学里面,他算得上是一个才子,但才子一般没有“财”命。
两人在读书那会儿走得不是很近,蓝迅回到长宁后,知道这位老同学也在,两个人的联系也才多起来。
看着清静的书店,对比不足百米外的繁华,真是有点两个世界的感觉。看来这里的生意还不怎么好。
果然,听林如哲的介绍,说开张快两个月了,现在,每天的营收还不够他交门面租金。
不过,虽然生意清淡,但毕竟是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正好在这里他可以有闲时翻翻书,也自得其乐。
帮着老同学整理了一会儿书,也到中午了。林如哲到街头餐馆里叫了几个菜,又买了几瓶啤酒,一起安排送到店里,然后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喝酒闲扯。吃饭的时候,林如哲接了一个电话,挂了电话后,他告诉蓝迅,说下午会有一个人到他店里来帮忙。
“你这店还要请人?你如果只一个店,那可是自己都养不活呵。”蓝迅打趣他。
“就你大老总可以请人?就你大企业可以让人干活?我说,现在有几个企业不是空壳,欠着工人一屁股钱?几个企业不是拿着国家的钱,在乱花?我这小店,自然有小店的好处,就不兴也有人来帮衬着?而且,这个小姑娘是主动来的,竟然还不要我开工资。”
“得得得,我一句,你一说就是十句,十足的伶牙利齿,用你们文人的话说,就是巧言令色。你可是吃了这亏了,同志哥,你得改,知道吗?”
“我爱这样,你习惯也得习惯,不习惯,呵呵,也得习惯。”
“朽木不可雕也!”蓝迅做不可救药状,突然又想起什么,“哎,你说,现在有这等好事,过来做事不拿工资?”
“这小姑娘是长宁大学的,那天她到书店看书,临走的时候,突然问可不可以在这边帮忙,她平时没有课的时候,可以在这边边看书边帮忙,我当然说行了,正好一个人,上个厕所都不方便,要出去,还得关门。当然,她说不要工资,我可不能做没良心的资本家,得按工给人家结工资。”
“你小子艳福不浅嘛。小女孩漂亮不?”
“你想到哪去了?”
蓝迅坏坏地笑。两人又喝了一阵酒。一人差不多搞下去一瓶了。蓝迅问他,现在书店这么清冷,他有什么法子?
林如哲摇头,说,现在刚开始,等做久了,有长期的客源了,应该会好。
蓝迅对他这种缺乏商业头脑的想法很是恨铁不成钢。
14 共享,才能共赢
蓝迅开导他:“做旧书,要想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经营,甚至发展壮大,不外乎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稳定的货源,只有货源充足,有别人想要的书,那么,就有了基础。但只有基础还不够,所以,这第二嘛,就是还得要有强大的销售网络。现在,货源你想到了,你去废品店收,去图书馆收他们坏了的不用的书,这是巩固货源的好渠道。但说到销售,你就得想了,现在做任何生意,都得有法子!知道吗,现在,要营销,营销致胜,这是不可少的。”
“那你什么好法子?”
“让我想想。”蓝迅喝了一口酒,突然似乎想到什么:“营销要有宣传配合,而做宣传,就得要找卖点,咱们首先得想一下,咱们这书店的主要卖点是什么?你现在这样经营,那是整个就是原始的搞法,卖点也不明确。而具体到宣传,嗯,咱们可以借助一下网络,因为旧书可不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