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1/4 页)
觥�
有消息说,小太监经常窜入提督府,和那个新任提督叫曹安民的打得一团火热。有时天晚了,两人就一张床上歇了。这倒是个希罕事,难道小太监走火入魔,喜男色不好女色?女儿在宫中也打探到小太监已经很久不和宫中的女人们多有来往了。
上次小皇上为曹安民赏赐那十位**的时候,女儿就悄悄安插了两个心腹宫女进去。奈何这两位工作效率太差,迟迟未有确切信息送出。眼下曹安民是男是女先不必说,关键是要查明他和小太监是什么关系?如果曹安民果真和小太监有一层关系,势必又是一个心头之患。
王丞相机关算尽,总也想不出对付小太监的良策。突然他想起刘皇叔三顾茅卢的故事,顿时茅塞顿开,他何不也请来一位世外高人,专门帮他惩治小太监?
事不宜迟,想好就办,王书贵放出人去,四处打听,明查暗防,不管路途远近,凡是高人雅士,出家的和尚也罢,得道的高僧更好,甚或是市井小民,泼皮无赖,有才无德都行,只要有计帮他除却太监乱宫之患,他宁愿同此人焚香磕头,结为八拜之交。
第一四六章 王丞相请出疯道人
放出去的人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回来,均是摇头摆手地说找不到这样的世外高人。王书贵把办事的人统统臭骂一顿之后,也照样是束手无策。冷静下来设身处地地想想也是,大凡高人,不是隐居在深山古刹之中就是藏逸在莽莽人海里面,这些人皆是神龙见首而不得见尾,可遇而不可求,大张旗鼓地到哪里去找?
王丞相为此事着急发愁,因而日日不思饮食,夜夜不得安眠。勾栏院里不说,就是那一帮俏丽的小丫头们也让他完全失去了兴趣。在这般情况下,王丞相仍旧回到他的正室夫人身旁。老夫人见他整天一副哀声叹气、愁眉苦脸的样子,很是关切,遂问道:
“老爷有何心事,说出来不妨让老妻听听。”
王丞相不屑道:“你一个妇道人家,说给你听等于是对牛弹琴,不如不说。”
老夫人道:“放屁大小总有点风,妇道人家咋了?没准还会替你出个高招呢!看你那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别人心里就不烦吗?”
王书贵回身瞅瞅和他生活了多半世的老妻,心有不忍。夫人生于官宦之家,当年人家也算是个花枝招展的千金小姐哩!嫁了他之后,温厚贤德,事事随他,百依百顺,从未和他红过一回脸。夫妻本是百年交,同享福贵共患难。这样想罢之后,他才把自己心中的难心事儿倒了出来。
未料夫人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不止。
王丞相不解,问夫人为何发笑?
夫人道:“老爷,你也是位极人臣,身为百官之首,总揽朝中大事,也算是人中枭龙了,焉何因这点小事而一筹莫展?”
王书贵顿时喜笑颜开,道:“莫非夫人成竹于胸?”
“我一妇道人家,有甚见解?”夫人反倒摆起了架子。
王书贵屈尊敬贤,忙施一礼道:“夫人,你我本是一体,何必要拿我一手?不知我这里已是火上房了的吗?”
夫人不慌不忙道:“夫君,当年为咱看风水的那位郭半仙,我看他就是位得道的高手。”
王书贵恍然大悟,拍手顿足道:“都怪我一时糊涂,怎么把他老人家给忘了?只是不知此人尚在世否?”
“怎么能不在世了?那时他不过五旬上下,十年之后也就是六十的人,不会不在世的。”夫人坦然道。
“这个人云游四方,整日疯疯傻傻的,不知哪儿去寻?”王丞相作难道。
“找他家呀?”夫人提醒道。
“这种人哪能有家?出家人无家嘛!”王书贵叹道。
“文世昌和他不是朋友吗?”夫人说。
“也只是个一般的朋友,不过可以找老文试。”王丞相想碰碰运气。
下人请来文世昌,王书贵说了想找郭半仙的话,文世昌摇摇头说:
“恩相,此人我怕是也有五六年没见了,不知所终。”
“他有家没家?”王书贵不甘心的问。
“他哪里会有家呀!不过听说他和冯金刚熟,好像有点狗屁亲戚关系。”文世昌道。
“你是那把壶不开提那把,老冯已是死了的人了,你提他还有什么用?”王书贵嗔道。
文世昌说解释说:“老冯死了,可他家里有人啊!”
王书贵不禁叹道:“老冯死了之后,他家里人提出要一万两银子的抚恤金,我没答应。他死在小太监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