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6
不过唯唯知道爸爸的饭做得好吃,那是妈妈比不了的。
结婚以来,家里的饭基本上曲哲做。
这是曲哲的爱好,做饭是曲哲最不困难的游戏,她们也乐得吃曲哲的饭。杭湛是喜欢刷碗,不喜欢做饭。只要家里来客人,摆宴席的时候都是曲哲系围裙在厨房里操作,杭湛满足于打下手。
到纽约后,杭湛上学期间,曲哲尽量减少约会,陪唯唯做作业,为大家做饭。
早上送孩子也是曲哲的工作,因为杭湛早上不愿意出门,要安安静静地花很长时间上厕所,如果厕所没上好,一天就憋得慌,情绪就不好,所以她上好厕所一家人那一天才好过。从唯唯去幼儿园以后,早晨送她基本是曲哲的工作。
曲哲称自己挣钱养她们母女俩,又做饭喂她们,功劳最大。他也熟知她们的食量和偏好,做的饭荤素搭配,既要营养均衡,又要适量,免得剩下很多。在餐馆吃饭时,他也越俎代庖,替妻女决定食物的选择。久而久之,杭湛进餐馆自己不点菜,全让丈夫代劳,曲哲以为女儿也一直会买账,直到有一天情况发生了变化。
那一次曲哲带她们到外边吃饭,是一家挺好的法国餐馆,价格不菲,想到唯唯的胃口小,和大人吃就可以了,一向不浪费的曲哲就没给她单要菜。
结果菜上来的时候,法国人把两个大盘子放在曲哲和杭湛面前,给唯唯面前放了一只小盘。法国的大小盘差别很大,越好的餐馆,正餐的盘子越大。那天父母面前的盘子出奇地大,唯唯的只能算是碟子。菜上来后,她见到父母的是大盘子,她面前的是加菜的小盘,嘴立刻噘了起来,表示拒吃,还委屈地要哭,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就差没流在盘子里了。
杭湛见状,赶紧将自己的大盘子推到她面前,自己用小盘子,将她的菜分过来一点,嘴里说,那菜都是给你要的。于是唯唯破涕为笑,高高兴兴地吃了那顿晚饭。
后来曲哲理解了这个道理:在外面吃饭,是儿童表现自我的机会。幼儿其实和大人一样,要求自己获得一样的尊重。她受到的待遇如果比成|人好,她能接受,如果比成|人差,她就会表示不满。这时大人就得有糊弄儿童的本事。
曲哲想起了小时候听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后来粮食不够了,只能减少配额,于是他和猴子商量:
“从明天起,减少定量,中午每人三个栗子,晚上五个。”
猴子一听翻了天,齐声表示不答应。
那个人马上从善如流地说:
“好,好,那我们这样吧,中午每人五个栗子,晚上三个。”
猴子听了皆大欢喜。
带小孩有时就要这个本事。引导不了的话,就变个花样。幼儿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看未来,只顾眼前。你如果给她选择,一个星期以后是个大蛋糕,但今天是小蛋糕,那她会宁可选择小蛋糕,未来太遥远了。
适应能力强的唯唯随父母离开了熟悉的法语环境,来到加拿大只有六岁。曲哲带她到新的学校,面对新的老师、同学以及一窍不通的英语,她毫无惧色。在曲哲和老师谈话期间,她一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个新的教室。
该进去时,她从包里掏出自己的小眼镜带上,以便仔细地看清她未来的同学。老师叫出一个面相温和的女孩跟唯唯作伴,她就拉着这个女孩的手勇敢地进入了教室。
上学的第一天,曲哲和杭湛忐忑不安,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教室里所有的话她都听不懂,连吃饭喝水都得打手势,如果有个头疼脑热,老师也不会明白。放学时,他们两人早早去校车站等她。
车门打开后,唯唯像一只小麻雀,一蹦一跳向他们跑来,曲哲就知道她安然无恙,轻松经历了考验。
杭湛故意问她:
“今天老师都讲了什么?”
唯唯头都没回:
“谁知道她讲了什么。”
一点都没听懂的唯唯像没事似的,根本不在乎!
到了纽约,又是一个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唯唯不仅结识了新的同学,还了解了别人的家庭。 美国人比法国人直率得多,孩子也是如此。她的同班同学,互相知道对方家庭情况,比如谁是单亲家庭,谁的父母离婚了,谁的父母没有离婚是在分居状态。唯唯很快就区分出分居和离婚的不同。有一天回来说:
“你们要是老打架,可以离婚。”
这句话让曲哲吃惊不小。
7
和杭湛结婚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