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华北,尤其是山东人,为生活所迫,大量向关东(东北)逃荒,所谓“闯关东”。到1930年,东北人口迅速增至三千万。东北本来是满人居住的地方,此时其中有二千多万是汉人。
这是一张非常难得的“闯关东”照片
当时闯关东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山东省胶东半岛龙口登船,跨海到辽东半岛的大连,然后继续向北走,在合适的地方留下;另一条路线是从河北出山海关,沿辽西渤海岸向东到沈阳,再往北走。两者会合,向北直到黑龙江为止。我听妈妈说,我家是“南城人”,即辽南来的人,那就是从山东龙口到大连过来的。
这块黑土地,在东北腹地松花江、嫩江和黑龙江流域。这是一块冲积平原,称“三江平原”,土地肥沃,面积巨大。为什么闯关东?因为这里人烟稀少,有大量的未开垦处女地,风调雨顺,只要下种,红彤彤的高粱、黄澄澄的玉米、白花花的小米、金灿灿的大豆,就收成到家。下面是一组摄于当时的东北农村景象照片:
一望无际的黑土地
东北当时农村姑娘在干庄稼活(东北梳一支大辫子的姑娘
都是从山东闯关东来的,摄于1937年)
收成高粱
装满大豆的粮囤子(1924年摄)
东北的另一大资源是森林。原始森林参天,分布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吉林长白山脉。下面是一组木材资源的照片:
夏季伐木(吉林虎威岭,1926年摄)
松花江上的木排(上有生活窝棚)
原木集散地(1936年摄)
木材粗加工
东北有无尽的宝藏,原始森林里山珍(蘑菇、木耳)、药材(人参、鹿茸、熊胆)、珍贵野兽的毛皮(貂皮、狐皮、虎皮、鹿皮、水獭皮)。这些东西运出来,就成价值连城的奇货!在那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牲口(马、驴、骡)就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俗称“垛子”。山里的货,通称山货,就靠垛子运出来。垛子通常由马队组成,一队十几、几十匹骡马不等。从山里到城镇,来去都不空着。去把山珍运到哈尔滨、吉林、奉天(沈阳);回来运的是布匹、日用品、食糖、茶叶、中成药等等,都是细软之物。
垛子(马帮,1928年摄)
像木材、煤炭大宗物产,就不能用垛子这种落后运输方式了。木材靠江上木排运输,主要在松花江上,这是东北内陆最大的河流,可直达吉林和哈尔滨。一到吉林、哈尔滨,就有火车、汽车了。冬季,松花江冰冻封江,在冰封的江面上,非常光滑和坚硬,可移走爬犁,行驶汽车。所以,冬季的松花江面等于一条交通大干线。下面是当时的各种交通运输工具:
冬季松花江上的爬犁和汽车
冬季冰面上行驶的马拉爬犁
松花江在吉林市上游,水浅,不能航行轮船;过了吉林,江水逐渐变深,就可以航行轮船了。大约在1937年夏天,松花江涨水,在吉林市临江门码头,从哈尔滨来了一艘轮船,我们小学生闻讯,跑到码头。我头一回看到真的火轮,烟筒冒烟就可以在水上跑。和我常看到的木船比,这么大(有二、三十米长)铁家伙,不得了!
松花江上行驶的火轮
在这样一块富饶的土地上,少数闯关东者快速地发了家,富裕起来,有些成了地主,有的成了森林把头,有的成了经商大贾。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有的人成了东北巨富。于是,一个特殊行业兴起,这就是“胡子”!胡子一词的来源,说法很多,我们不做考证,总之就是杀人越货的土匪。东北胡子能下手抢劫,主要是商贾的垛子了,其它都不易下手。东北胡子的巢穴在深山老林,这里官兵不易清剿。
原始森林(1928年摄)
茂密的原始森林,既是巨大宝藏,也是胡子理想巢穴。可以这样说,在旧中国,哪里有富商大贾,哪里就有胡子。这是一条生物链。官商大贾,是靠穷人养活的,穷人是胡子的土壤,胡子来源于“民不聊生”。清朝晚期,国家连年战败,清王朝统治者*,民不聊生,一些人铤而走险,落草为寇。东北胡子有两大类:一类可叫“原生胡子”;一类叫“次生胡子”。原生胡子是传统土匪,他们是一些不法之徒、社会恶棍;次生胡子,是由于各种原因,逼良为匪。这两种胡子混杂一起,很难清楚区别。一些不法之徒,聚众打家劫舍,有些贫苦良民为生活所迫或官司所困,投靠胡子山头,成了胡子。胡子的规律,是乱世则生,盛世则灭。
从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