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载:“徽宗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曾经一代大家赵孟钫庋�兰鬯位兆诘氖萁鹛澹骸八�绞萁鹛澹�旃清倜溃�萑ぐ�弧!�
练完一小时的字,贺韬又到院子里散步一刻钟,然后回到屋里继续练一个小时的字。
练完字,休息片刻,贺韬拿出书架上一本略显破旧的《桃花源记》翻看。
书的原文没有任何标点符号,但贺韬朗诵完《桃花源记》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既然完全记住了,“这是进士神通过目不忘啊。进士因为经过多次才气灌顶,身体大脑非比寻常,所以可以获得能过目不忘神通,想不到我不过区区秀才,竟然也可以过目不忘,这可能就是那本儒道传承所带来的福利吧?”
贺韬心中喜悦,然后从头开始继续朗读。在读到第十遍的时候,贺韬还发觉自己的头脑好像越来越清晰,而眼前的文字仿佛活了一样,一段段可感知但无法明说的信息出现在头脑里,助于理解《桃花源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贺韬在读完这十遍后就没有在去朗诵,而是提笔书写刚才朗读的内容。
写完第一遍之后,贺韬发现他这次写的字比之前也有了提高,每一个字都趋向完美,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真意。
贺韬没想到《儒道传承》还有这个效果,心中高兴,也就动力十足,没有停留,贺韬就再次拿出一本《易经》继续开始学习,还是诵读十遍,然后用笔墨书写。
在他写字和学习的过程中,而整座文宫世界也越来越坚固。天空中的才气也越来越浓郁,慢慢凝聚成一小朵云彩。随后这多才气云化为细雨落入文海之中。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屋内变得暗淡,但贺韬却仿佛毫无觉察,继续诵读和写字。
屋外传来了梁飞叫贺韬吃饭的声音,贺韬回应道:“你们先吃,我马上就来。”说完,拿起自己最后一张书写完成页纸仔细观察,因为他发觉这纸比之前写的那些重了十倍,而且墨迹凝而不散,许久不干。伸手碰触墨迹,如同摸在上等玉石上一样光滑圆润。
“墨不沾肤?这是把才气融入文字的标志,下一步就是‘文字共鸣’了。哈哈!恐怕不久之后就可以调动天地元气,完全掌握纸上谈兵了吧。”
第二十一章 涸辙之鲤
吃过饭,贺韬离开家中,带着一些纸前往县衙,因为楚县令就住在县衙的后院。所以到了之后,楚县令就把他带到书房,然后教他如何做经义。
“经义结构繁多,有破题、接题、小讲、缴结、原题、大讲、余意、原经和结尾等部分,不必拘泥于这个结构,但一定要了解所有结构。”
贺韬此时丝毫不敢怠慢,紧忙运用上大学时的办法,一边听,一边运笔如飞,把重要的地方全部记下来。
见此,楚县令笑着点点头。然后接着说道:“经义以破题为重,所谓破题,就是破解题目,而所破之题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众圣典籍上的内容。
但说起经义有不得不说策论,众所周知,策论是进士试题,而经义为举人题目,但经义有时可以包括策论。也正因如此,举人试题除了考察应试者对经书及注疏的记诵功夫,还要在答题时将背记的内容加以组织阐述,并不能照抄经书了事。”
之后,楚县令就举了几种出题的方式,并解析题目中的陷阱和需要加以策论之处,而且讲的非常透彻。
一般来说就是府文院的先生也大多是举人文位,只有院君和几位学派主师才是进士,但除了每月两次的主讲之外,还想得到他们指导那是很难的。而这些进士之所以还会继续研究经义,并关注每年的考题,是因为经义最有助于理解众圣之道。
楚县令用一个时辰讲完经义的结构之后,又检验了一下贺韬对所讲内容的理解。
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无法理解透彻,但是因为有着儒道传承的帮助,贺韬还是分毫不差地回答了楚县令提出的所有题型,其中还加了自己的理解。
贺韬的这种表现反倒让楚县令愣住了,随后满面红光,道:“好!不愧是天赐秀才。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才思和悟性,简直就是奇才啊!要不是怕讲太多你难以融会贯通,我定要讲到天亮为止!”
“谢青竹先生。”贺韬郑重弯腰拜谢。
“霸县出了你这个天赐秀才,今年考评本官必是一个上等,再加上你还送我一首开府诗,我教你一些经义不算什么。”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向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