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转长吟、身心俱疲……
京威第一部长篇小说就出手不凡,可喜可贺!这当中透露出她良好天赋和文学修养,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
小说中的艾维是个不甘平庸的北京女孩,她就职于一家意大利知名时装公司,饱受生活压力。很快,命运发生了逆转,一个从头到脚都宣泄着摄人魅力的意大利男人与她不期而遇,继而,这个男人以一种无往不胜、舍我其谁的魄力闯入她的生活,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坏男人”……然而,备尝艰辛的艾维觉得,一个赏识她的强盗比一个爱她的懦夫好得多,最让她放心的是,有了他,不管身边哪一件糟糕的事情再度发生,都不会让她回到过去那种无助的日子……
马可来自于意大利著名的黑手党家族,这是一个身陷在黑暗漩涡里的危险人物,同时又有着极度诱惑的一面,令女人欲罢不能。作者把艾维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致入微。女主人公爱上这个男人,除了有外在的生存和物质因素,也有内在人性的一面。从某种角度说,人性是无法区分其阶级和社会属性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共同的东西——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版的黑手党人物,他可能是法官口中的危险家伙,是意大利人敬而远之的帮派分子,甚至像报纸上描绘的属于恶魔一类的恐怖分子。但无论如何,他还是一个如常人般有着七情六欲的男人,他是企业家,他的盈利并非都取自不义,他的手下不乏硕士和博士生——没有人能强迫这些知识精英们去放高利贷或者开妓院。借用书中那位意大利律师的说法:从干上律师这一行三十多年来,他见过的最不道德的人恰恰是制定宪法或叫嚷着维护人民利益的当权者……因此可以说,马可这个人物的塑造真实而生动,他与艾维的情感胶着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规律。
如果说要探讨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那就是作者以情动人的写作手法。“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海外中国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困境,作者表现出的是激|情血性的批判和以善为美的悲悯情怀。而对黑手党之间因利益分配产生的绑架、厮杀、复仇的描写,又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力。作者曾说,小说中的女性几乎都有原型,她熟悉她们,同情她们,在写作时常常情难自禁。这使我想到巴金老人的话:“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个‘感情重于才华’的写作秘诀,作者无疑心领神会。
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异域风情固然必不可少,搜奇猎艳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缺少应有的内涵,只剩下“猎奇”二字,那样的小说是谈不上什么文学品位的。京威的这部作品,将以上诸多方面处理得比较妥当,首先是读起来好看,还可从中引发思考,既飘逸又不失厚重。作为一个初涉长篇的女作者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说到今后对京威的展望,我是充满信心的。就在这部小说定稿之际,我在今年7月份的《山西文学》上读到了她的短篇小说《我愿意》,我一口气读完并与京威通话表示祝贺。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现代的北京女人,她在工作、爱情、家庭上的波折和无奈,造就了她敢爱敢恨的泼辣性格。小说文笔如行云流水,以单线条方式叙述故事,以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内心。特别是其中有关女性身体和性的描写,不拘一格,真实,热烈,大胆,开放,使人耳目一新,既打破了传统守旧的写作手法,又不同于那种赤裸裸的男欢女爱、沆瀣一气的床上游戏。京威的叙述和描写,不是Se情的展览,完全是依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所必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让读者体会到的不是“淫邪”,反而凭着这样的描写,抽象幻化为生动,生生把故事中那个馍馍拉至身前,似乎大可以聊上几句了。而,更多的读者怕是要喜欢闷骚的馍馍,对其必是好奇的,充满兴趣的。
评论6:速 写 京 威(2)
这部小说发表之后,据说有人看到后大为光火!视为性描写过头,淫邪下流——也许是我天资愚蠢吧,若有一点性描写就被视为淫邪下流,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点评,且理直气壮的很。他们对时下新鲜的文艺现象,既充当瞎子的角色,又极尽扭曲之评判;既远离人性,又缺少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更谈不上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若照他们的主观臆想,人类的男女之欲大可以取消了,夫亦不必为夫,妻也不必为妻,统统远离性事,岂不干净!?记得鲁迅先生曾讽刺过,看见女人的白胳膊就去想要性茭——这种人实在是不绝如缕,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必定会有。我弄不明白,某些人士为什么对环保、矿难、黑煤窑之类的悲惨噩耗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