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2005年,王卓来到《法治进行时》当记者。他一米八的个头,之前一直在北京首钢篮球队打篮球。因为有运动员的底子,来到《法治进行时》后,王卓被分配到了一个既艰苦又危险的岗位——专门和北京市公安局禁毒处联系,做缉毒新闻。
王卓第一次接触“冰妹”是在2007年6月。当时,北京市公安局禁毒处得到丰台公安分局洋桥派出所民警的通知,在丰台区洋桥附近的一个宾馆内有人在吸毒。接到线索后,王卓和组里的另外一个记者*跟随禁毒处的侦查员以及洋桥派出所的民警赶到了宾馆,将正在吸食冰毒的三名男子以及两名卖*抓获。经过讯问,三名男子承认那两名卖*是他们找来的。在吸食冰毒的圈子里,陪着一起吸毒的卖*叫“冰妹”。冰妹中的“冰”就代表着冰毒。
冰毒和K粉、摇头丸一起被称为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于一些“传统”毒品而言的。一般来说,传统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药物,而新型毒品是指经人工化学合成的兴奋剂、迷幻药类型的毒品。现在已发现的新型毒品主要有四个种类:(1)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兴奋感的,冰毒就是属于这一种;(2)通过使人出现幻觉来产生“飘飘欲仙”感觉的,像氯胺酮;(3)兼有前面两种作用的,比如摇头丸,服用以后就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出现幻觉;(4)和第一种相反,通过抑制中枢系统而产生所谓的兴奋感。
冰毒的化学名称叫甲基苯丙胺,是透明的结晶体,状如冰,极易溶于水,也叫去氧麻黄素。它有抗疲劳作用,能使人体处于亢奋状态。正因为如此,吸食冰毒的人*旺盛,冰妹也就因此产生了。可以说,冰妹在吸食冰毒的圈子里就是男人的玩物和泄欲的工具。
这是王卓第一次接触到冰妹,如果说这次经历让王卓感觉到惊心的话,那么2007年11月的一次突击行动,则让王卓感觉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
王卓参与的那次行动,是警方对丰台区某宾馆的突查行动。事后王卓说,那3个未满18岁的女孩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充满了青春气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桌子上的冰壶联系在一起,更不敢想象所谓的Party是什么内容。然而,让王卓不敢想象的事情远没有结束,很多类似的案件还在继续发生。打开王卓电脑里的文件夹,一系列的冰妹案件让人触目惊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冰妹”报告——冰毒带给人类的原罪(2)
2008年3月我们栏目报道了民警在北京市怀柔区的一个小区里抓获冰妹杨某。在她随身的提包里,民警发现了几小包冰毒。经审讯,杨某原来是一个卖*,后来成为了一名冰妹,但是她觉得做冰妹赚钱不如贩毒来得容易,于是干脆当了一名毒贩。杨某还给自己起了一个绰号叫“天使”,然而这个天使并不能把人带上天堂,而是用毒品把人送进地狱。
2008年12月我们栏目报道了民警根据举报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高档公寓里抓获两名吸食完冰毒的女孩。经审讯,这两名女孩是2008年从外地来北京的,打算进军娱乐圈。不久后,她们认识了一个姓赵的女子,赵某自称曾经在娱乐圈混,和圈里的人很熟,可以做她们的经纪人。可实际上,赵某不但自己吸食冰毒,还给吸毒者介绍冰妹。而那些怀着明星梦想来找赵某的少女,渐渐地也走上吸毒的道路,沦为了供人淫乐的冰妹。
2009年1月,我们栏目报道了19岁的女孩刘某因为吸食冰毒被警方抓获。刘某原本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在航空公司做地勤。可是刘某觉得工作太累,2008年年初辞职后在一些夜店内专门陪客人喝酒聊天,以此赚取小费。在娱乐场所,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这其中就有一些吸毒者。时间不长,刘某开始和客人一起吸食冰毒。不知不觉间,刘某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冰毒了。由于承担不起购买毒品的费用,她开始主动加入一些客人的吸毒聚会,成为了一名冰妹。
2009年5月我们栏目报道了北京市公安局禁毒处的民警在突查朝阳区的一处豪华公寓时,发现了险些沦为冰妹的李某。和刘某心甘情愿参加吸毒聚会不同,21岁的某艺术学院学生李某则是被骗到了吸毒者家里的。想进入演艺圈的李某一直渴望拍摄一套顶级的艺术照片,但不花个几万甚至十几万块钱是根本办不到的。后来,李某通过朋友结识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姚某,姚某爽快地答应为李某安排顶级摄影师免费拍照。随后,姚某把她和另外一个女孩带到了一所豪华公寓。在这里,李某见到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