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妈妈B说:“是呀!国内的人都以为我们出了国的是发了大财了,其实,无论是读书的学生,还是工作的人,大家都不容易,读书的留学生都是很艰苦的,靠奖学金过日子,有家的还要养活一家大小,任何额外的开销都不能有,有时候家属还不得不到餐馆打些小工,挣些零花钱贴补家用。而留学生的奖学金都是一年一签的,碰到导师的基金没有到位,下一年的奖学金就会出问题,这样没准还要自己交钱上学,如果交不上钱,就意味着学业的中止,学生身份都保不住,有多难,跟国内的人说不明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燕说:“你们有奖学金的还好一些,我老公开始连奖学金都没有,硬是靠我们两个暑假打工挣钱上学。我记得那年暑假我们两个坐着飞机到纽约打餐馆,挣了一万多,这才交了一年学费。生活费全靠我打餐馆挣,说来好笑,这么多年,我也就是打工才去了趟纽约呢,其它大城市我都没有机会去,没时间,都打工了,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打三份工,忙着赶场子,头都昏了,曾经还晕倒了一次,打了工的钱就有些舍不得花了。”
燕的话引发了太太们的同感,大家都随声附和:“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都打过餐馆的。”
一个从台湾来的太太说:“我们家里不是有钱的,所以,我们也是靠打餐馆挣学费的,我记得我先生读博士的时候,我一个人打两份工,当时真的能拼噢!” 台湾太太说话的语态轻声轻气的,她是那种具有温和优雅气质的人,如果不是她自己揭发自己的打工史,从她那保养姣好的脸上,绝对看不出她曾经有过的拼博的痕迹。
“大家都一样的” ,从菲律宾来的太太接过话题,“我也是啊!” 从菲律宾来的太太年龄比较大一些,头发有些花白,满脸沧桑。“我们出来的时候年龄比较大了,开始老公只有半奖,也是不够呀!我就去幼儿园教小孩,挣钱供家用。”
妈妈A说:“你们有工卡还好一些,我们从大陆来的都是黑打工。”
妈妈B说:“好在亚利桑那这个地方的中国餐馆多,永远要人,不然,我们到哪里打工呢?”
燕说:“可以做Baby Sitter(照看小孩者),我就是那个时候做出的经验,你看现在不还是在做?虽然老公有了工作,但是不做开销还是有些紧,老公的工资扣了社会福利保险什么的,每个月拿回家的就那么多,扣了买房子、买车子的贷款,剩下的要支付一个月的生活费、水电费、电话费、汽油费、两个孩子上中文学校、学钢琴的钱等等,就所省无几了,我要是不开这个Day Care就感到有些吃紧了,所以,尽管有时候累得喘不过气来,可是还得做。”
妈妈A是性格爽快的人,她忍不住打趣燕:“谁叫你供那么大的房子呢?”
燕笑道:“是呀,有时候我也埋怨老公,说你为什么要听孩子的?买房子那会儿,我们家的老二一个劲地跟他爸爸吵,说要带游泳池的房子,爸爸心疼儿子,说自己这辈子辛苦够了,要让孩子有个好环境,为满足他的愿望,就定了这个带游泳池的房子,这二十万贷款够我们背一辈子的。”燕伸手指了指四周,“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么大,孩子们很快大了,都是在美国出生的孩子,长得一副中国人的样子,心思全是美国化的,他们一到十八岁,还不各个往外跑,你指望他们围着你转呐?到那时候还不就剩下老两口?两个人住这么大的房子不是浪费吗?”
妈妈A说:“可是你现在住得宽敞呀?凭心而论,有时候我一个人在家待着,看着我的大房子,心里觉得挺自豪的,心里说就凭我们这样一副普通人的样子,也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能干,竟然也在美国买了这么一栋自己的房子,那时候,特有感触。”
“对呀!我有时也这么想呢!” 燕说,“要论房子,咱们这样的房子在国内怕是省长一极的水平吧?” 燕说着,转头望着我,等我回答。
我说:“凭心而论,在国内就是省级领导的房子也未必能比得上你的这栋房子,”听了我的话,燕立刻乐得合不拢嘴,“但是,”我接着说,“省级领导可以享受很多Free(免费) 的东西,比如房子,比如车子,也许他们就可以变相免费,他们可用不着象你一样辛苦地挣生活,所以,就不能跟他们比啦!然而跟国内同等阶层比,就中产阶级比中产阶级吧,你的房子是国内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大家把话题扯到了房子保养方面,又有人谈论假期的旅行,一个妈妈建议去黄石公园,另一个妈妈建议去附近湖区钓虾,还有一个说要带全家去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