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1/4 页)
多达一百多家配套工厂,总职工超过15万人!”工程师40岁左右但说到这些也由衷的自豪。
朱荣组长曾经作为国家燃动局副局长,与石油化工行业也有很深的渊源。
他对林强生说道:“如果401项目协议达成,东星的石油石化厂的建设可以大量使用国内的石油化工机械,这样不但节省外汇而且我们很多设备的质量也可以和国外产品媲美!”
王涛厂长笑着说道:“而且都在国内还节省了运输成本,而且后期维护我们也可以负责给你个优惠价,比照国外公司我们大庆油田就方便太多了!”
万春鹏和王涛也是打着这个主意,在他们看来大庆油田每年卖出不少石油虽然也能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但如果外商采购他们的机械那就更好了,那他们油田就更开辟了一项财源,而且在国内石油化工机械领域算是第一个创造外汇的企业!
随同来的还有石化设计院的院长,他和两个技术员正拿着图纸和林强生带过来的几位外国工程师在不断的讨论。
林强生当然也想尽量采购国内的产品以节省成本,最起码后期维护就方便了很多,于是他点头说道:“采购方面会尽量向国内倾斜,但是我更希望你们产品的质量品质和技术水平能够提高一些,最起码要达到国外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水准,因为我们东星集团在欧美几家石油公司所能买到的技术也是很先进的!”
说着林强生向两人说道:“我们的质检是非常严格的,希望你们的产品过关!”
王涛和万春鹏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两人觉得这实在是现世报!
他们先前拒绝向东星提供每年500万吨石油,导致两方的关系有些僵化。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的石油资源也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上面想要卖给谁大庆油田也的确不能自作主张,这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研究决定。
朱荣也知道这个事情,林强生打算每年向国家采购500万吨石油,由于采购量庞大这就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下的决定了!
当然,林强生也做好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的准备,即使王永庆有TW背景又有统战需要,台塑和国内也还谈了将近3年的时间!
林强生有些耐心但他也很容易被一些情绪所影响,就比如现在国内约束在企业头上的条条框框,什么配额啊什么照顾各方的需要啊!
林强生开始想和大庆油田的下属几个油田合资成立一家股份制石油石化企业,但国家对这石油资源方面的合作存有顾虑。
大庆油田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每年稳产5000万吨石油的企业,每年创造的外汇位居国内第一。无论是掌控能源还是稳定创汇又或是照顾睦邻友好,都不可能把它拿出来和外商合资的。国家却又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参与东星集团的合资企业,又不肯出油田又没钱,主管机构和上层领导一时陷入到了两难境地!
林强生心中其实还另有算盘,他知道中国在七八十年代大量的用石油出口创汇,大庆油田大搞连年增产猛力出口。
现在的中国还处于摆脱了贫油国帽子的兴奋情绪中,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连大自然都能征服!
这其中大庆油田出力最多,每年5000万吨石油大部分用于出口,竟然连续干了20年真可谓功不可没!
但在九十年代初期,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用油量逐年增加,到那时的中国就会从一个石油出口国迅速的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们的石油产量没有赶上经济增长没有赶上石油需求量的原因,但更多原因却是以大庆油田为首的中国石油行业为了出口创汇盲目进行扩产挥霍了本该细水长流的不可再生资源,伤了中国石油的元气!
这些油企年年拔产量大搞计划外任务每年都要保增长促产量,中国也没有像国外一样有计划的进行石油战略储备,对石油行业盲目乐观,对可持续发展视而不见全行业一起大量的消耗破坏。拿宝贵的用石油换来的外汇,换了洗衣机生产线,换了一百多条过时的电视机生产线,给了一些人出国的机会,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海归”,这些人大多是公款出国留学,他们拿着国家用不可再生资源换回来的外汇学成之后最后大部分人留在了国外!
从中央到地方到这些石油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们缺乏长远眼光,破坏资源消耗式生产不顾未来没有大局观,要知道西方在经历过两轮石油危机后都普遍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制度。
林强生也想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基地,加之东星准备建立的石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