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我折腾你?”佛狸揽住崔浩将酒喂了过去,“我心疼你还来不及。”
“你还是留着心疼会稽公吧。”崔浩啜了几口温酒,“臣听闻,陛下与那会稽公私交甚好,时常两人独处上山狩猎。想必平城附近的大小丘陵,到处都留着你二人的踪迹吧。”
“胡说八道!”拓跋焘放下酒杯,面带瞠色,“崔浩,你哪来听来的闲言碎语!”
“那昔日陛下仅凭只字片语就能判定谁是夏国奸细,怎么会看不到赫连昌脑后的铮铮反骨!”崔浩起身伏地作禀奏状,“既毫无纠葛,那么请陛即刻下诏诛杀此人,以绝后患!”
“崔爱卿……”一抬头,便是拓跋焘冰冷的双眸,“你有白头发了。”
第18章,崔浩的抱负(下)
十月,太武帝拓跋焘回到首都平城。战后,北魏扩土三千里,户增数百万。拓跋焘为表彰崔浩谋伐之功,加封其为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
刘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刘义隆决心再战河南。这次他亲自进行战略部署,监督粮草事宜,并且派人与赫连残部组成‘宋夏联盟’,意图前后夹击,共同举兵讨伐北魏。
平城?太极殿。
“那刘义隆近日修书于朕,又说要夺回河南。此竖子真乃朕之心腹大患!而如今西北已定,朕欲亲自南征,众卿以为如何?”
“刘宋小儿,目中无人!臣以为此次南征、上顺天意,下得民心,陛下亲征必能旗开得胜!”
“臣附议。”
“臣附议。”
“嗯。”拓跋焘望着殿下众口一致的群臣,似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臣以为此事需当谨慎行事。”崔浩早已习惯了这片侧目以待、鸦雀无声,“臣以为现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说下去。”
“是。南土下湿,夏月蒸暑,疾疫必起,非行师之时。”崔浩由始至终未曾抬头相见,“且彼先严有备,必坚城固守。屯军攻之,则粮食不给;分兵肆讨,则无以应敌。”
“那依卿之……”
“西北守将从陛下征讨,西灭赫连,北破蠕蠕,多获美女珍宝,马畜成群。”崔浩不容置喙、斩钉截铁的态度让拓跋焘皱起了眉头,“南镇诸将闻而生羡,亦欲南抄,以取资财。”崔浩停顿了片刻,继而说道,“意欲南征者,实为背公存私,为国生事,非忠臣也!”
面对崔浩的挑衅,鲜卑贵族个个瞠目结舌,却敢怒而不敢言。
拓跋焘望着迟迟不抬头的崔浩,神情复杂,似是有所不满,又似是……
但他还是点头道,“嗯,那便依卿之计。”
#############################################
“伯渊!”李顺提着袍子小步快跑,“伯渊!等我”
“嗯?”崔浩回过头,慢慢走过去顺起李顺的背,“别急,慢慢说。”
“嗯……”李顺左手搭在崔浩的右肩上,弯着腰喘着大气,“你…… 你刚才在朝廷上的话,是否真心实意?”
李顺一抬头,迎来的是崔浩素未所见的冷峻眼神。那一刹那,李顺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拓跋焘。
“哈哈哈哈……”崔浩突然笑了起来,“原来如此,李公,你真的多虑了。我为陛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皆发自肺腑,绝无半点徇私。”
“那便好!”李顺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做了个揖,“是我失礼了。”
###########################################################
赫连定自统万陷落之后,对北魏始终耿耿于怀。他卧薪尝胆,日夜操练骑兵,千方百计地想要伺机报复。而此时正是最佳时机。赫连定乘魏宋交战之际,遣其弟赫连渭率数万大军围攻鄜城。
平城?太极殿。
“刘义隆犹在河中,舍之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若刘义隆乘虚而入,则失东州矣!”
“臣附议。”
“臣附议。”
“此言差矣!”又见崔浩气定神闲踱步上前禀奏,“那刘义隆与赫连定实乃虚张声势,刘义隆期望赫连定出兵,赫连定等待刘义隆攻城,到头来谁都不敢先攻。所以陛下现在应当先发制人克定赫连定,而后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则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
于是,拓跋焘与一干人等快马加鞭前往统万城。他先派赫连昌前去劝降,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