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唯一不好的就是不知为什么皇后也受了牵连,被罚了一年的俸。不过那拉皇后对此毫不在意,看到儿子能平安回来,她就欢天喜地,心满意足了。
值此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小蓝子和云朵就很不明白永璂有什么事好烦心的。无奈之下只好在初春的天气里陪着他一起吹冷风,赏鱼池。
永璂看着平和,好像正在静静地赏景,其实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一堆,须得好好整理整理才行。
关于对五阿哥,小燕子他们的处置,永璂觉得乾隆的处罚不轻不重,和他遇到的凶险比起来稍嫌逊色,可是细想想也就只能如此了,他又没有缺胳膊少腿,除了劳烦他皇阿玛着实辛苦了一趟去把他救回来之外,其它没什么大碍,总不能揪着那些人偿命吧。
不过总算这几个莽撞爱连累他的人这几年都不会出来闯祸了,他能安心不少。
按照永璂以前的计划,他是打算老老实实地做他的阿哥的,有空就去太后跟前亲近亲近,有她老人家护着,他和皇额娘应该不会有太大麻烦,等坚持到他十五岁能出宫建府,入朝办差了,就好很多。然后慢慢来,不必争强好胜,中庸之道其实是最安全的,论资排辈的他总能被封个贝勒,郡王什么的,然后他就稳当了,只要自己小心着别惹祸就可以自在过日子。皇额娘身后有他这么个儿子,以后总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可是乾隆在不知不觉中介入了他的生活,打乱了他那套稳妥计划。如今想起来,他和他皇阿玛不知怎么的就从不认识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又从相知变成血浓于水的父子,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乾隆对他的心意是毋庸置疑的,那份关爱发自心底,绝对至诚。什么事都会为他打算,回京之后就做了大刀阔斧的举动,连手中的权利也会私下里放给他一部分。
永璂的年纪还太小,不能分揽朝政,乾隆就把自己直属的御前侍卫一半都转给了他以为平日保护他的安全之用。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四部守护京畿最主要的兵力他都有权直接调动。皇上的私库他也有印信,二十万两以下的出入他尽可随意,决断朝中政事时也尽量带着他一起听听。
连永璂自己都觉得,以他的年纪资历,乾隆放给他这么多实权实在是有些太过了。很多东西他其实根本用不着,可是他又不得不俗气地承认,没有什么比这种实权在手更让人放心的。
以前他要是总觉得自己不能完全依赖父皇的宠爱过日子,那也太不稳妥,那么现在他就觉得稳妥得很了。
这就是随意宠爱和真心对待的区别,随便赏赐点什么和把手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与人共享是两个概念。后者是愿意长长久久地与他荣辱与共,不再分离,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既然永璂现在是乾隆跟前最被看重的皇子,那么皇后的地位应该也是水涨船高,近来都是很稳当的才对,不用表现得太过操心,免得他皇阿玛又要吃醋。
永璂揉揉额角,这么看来,自己如今是很顺遂的,没什么大事值得操心,那么就还剩下一件小事了………他可爱的小宫女倩雯,可要怎么才能弄到手呢?
永璂在细细地考量着他这里一堆大事小事,乾隆也没闲着,他最近很有些感慨,眼看着永璂由娇憨的小孩子长成了聪慧沉稳的少年,仿佛就是一晃眼间的事情,这让他总要发出时光匆匆如流水的叹息。
特别是这次出宫转了一圈,那个在他面前总是乖乖的,又有些憨憨的宝贝儿子在人前气势初显,冷静自持,机敏周密,乾隆事后想了想,最后认为就算他不去,儿子应该也能全身而退的。
之后那拉皇后介入的桥段,有惊无险,最后终于以罚了皇后一年俸这种无关痛痒的小罚收场,永璂在其中的周旋功不可没。
其实在去洛阳的路上,乾隆就已经在心里暗赞,宝贝儿子果然是拿得起放得下,遇事很有大将之风。一开始时那么焦急,磕破了头也要求自己放过他额娘,不想没过两天他竟然自己就想开了,不再纠结于一定不让他动皇后,而是转而思忖起干脆把皇后接出宫去。放开这明面上的荣华尊贵,也许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固然可贵,可是能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才更是难得,敢拼个玉石俱焚的气概会成就英雄,而懂得包容变通,屈伸自如的胸襟才能成就一代明主,也许他该立太子了。
只是想到自己的那一番心思,乾隆却又举棋不定,私心里,他宁愿永璂是那个孩子,不要长大,就这样可以被他一直养在养心殿里,其乐融融,相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