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张飞中箭,太史慈中计(第1/2 页)
两日过去,诸葛亮终于弄来了大圆木,开始肆无忌惮的撞击关城城门。
关城城门用类似格木的硬木制作而成,极其厚重坚硬,一时三刻也撞不开。
当太史慈领着2万大军前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一副场景:
南阳军官兵站在关墙上,心急如焚的看着底下益州军的士兵,抬着大圆木吭哧吭哧的撞门。
几天前,太史慈接到从葭萌关来的信使,告知葭萌关被十多万人围攻之后,心中大急。
忙令副将镇守阳平关,自己点起刚招募而来的2万新兵火速前来救援。
葭萌关靠近成都方向,阳平关在靠近陇右(今甘肃天水)方向,两地相距两三百里,马驮人跑,太史慈用了三四天也才赶到。
站在关楼上,太史慈看到门是没破,但门附近那些那些年久失修的土墙,却被撞松、出现了一个个大裂痕,估计最多小半天,关门口附近的土墙就要倒塌。
太史慈心中忧虑,暗暗思量:“
雍凉方向防御兵力严重不足,而米仓道方向关隘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若能仿效(魏延)丞相当时败退董卓大军的方法,擒贼擒王,彻底解决葭萌关防守问题,方为上策。”
太史慈根本不知道赵云已经领军前来,如果知道了,可能也不会亲自领军前来葭萌关,也不会导致后面几乎命丧葭萌关。
古代打仗就是这样,战前规划好,兵发几路,到哪哪汇合。
实际执行中,打成怎样,能不能按时汇合,只有最后才知道。
因为通信靠喊,各路大军之间,路途遥远或阻隔重重,很难做到有效的信息互通。
尤其是在草原或山区作战,更是无法通信,在茫茫草原或青山下,根本不知道对方在哪里。
一会过后,张飞前来骂战:”
关上何人,你张飞爷爷在此,无胆鼠辈,可敢下来与你关爷爷一战?”
太史慈早从守军士兵口中知道,此人乃敌军首领。
太史慈牢牢记住第一和魏延相见时候,魏延对他说的话:“打仗就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胜利,过程不重要。
擒贼擒王,就是获得胜利最快的方法。”
当时就是魏延丞相在前面吸引董卓,自己在后方偷偷瞄准,然后一箭射中董卓腿部,董卓重伤之下不得不退兵。
记得丞相当时还让自己把箭头摖上护甲的铁锈,说这样能够增强伤害效果。
太史慈看着张飞,心中暗忖:“
擒贼擒王,如果能把此人射于马下,此战即告结束。
可惜距离太远,射不到。
何不出城射杀之?
为了确保胜利,可用当时和丞相联手打赢董卓的妙招。
以己方具有2000全副甲具,近万南阳老兵,结成方阵的战斗力,即使不能杀退敌军,也能全身而退,退回关寨。
门口关楼就要倒塌,也必须出城战一场,打退撞门敌军。”
于是,太史慈点起南阳老兵,在益州军撞门间隙,打开城门,以2000全副护甲兵为前锋,出城迎战。
队伍中,太史慈让小将假扮自己,带着队伍,往张飞冲去,而自己则混在士兵之中,以期在乱军之中,给与张飞致命一击。
同样的,这次太史慈也依葫芦画瓢,在箭头上摖上一些护甲的铁锈。
队伍中,太史慈慢慢拉紧弓弦,瞄向张飞的脑袋。
益州军的装备,不说和南阳军必,就是比董卓的西凉军都差远了,身为将军的张飞,只有前胸有个护甲,连个头盔都没有。
毕竟西凉军,可是一线作战精锐部队;而益州军,只是地方郡兵组成,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防护装备。
这也是刘备一直想拿下南阳的原因之一,南阳的装备太令人眼馋了。
对董卓,太史慈只能瞄准其大腿,以求射伤,但对张飞,太史慈想的是一箭爆头,一击必杀。
太史慈箭术可是能与黄忠比美,历史上,乱军之中,黄忠一箭射爆夏侯渊脑袋。
如果张飞被太史慈射中头部,也是必爆无疑。
两支队伍很快短兵相接上,小将持枪刺向张飞,张飞举起丈八蛇矛便迎。
一击之下,小将的枪便被击飞。
蛇矛和长枪撞上瞬间,张飞便觉不对,心道:“此人的枪如此软绵无力,魏延不可能让一个不入流武将统领如此大军”,心中越发警惕慎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