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董卓的谋算(第1/2 页)
李儒听后,默默思考了一会,整理了一会思路,说道:“
理论上来说,当此严寒时节,魏延应该不会出兵凉州。
但魏延竖子非常人,不能以常理度之。
听闻其在南阳汉中,已修起宽阔的官道,官道之上,铺着一种叫“水泥“搅拌成的砂浆,平整至极。
又闻,此官道在两山之间假设无数大桥,此些大桥如鬼斧神工所造之物,实非吾等所能想象。
如此官道,尚能修成。
其已解决御寒衣物,亦未可知。“
董卓听后,又问道:“如其兵发西凉,吾等该如何自处、应对?”
李儒听后,有些兴奋的道:“如魏延竖子真兵发西凉,于我等,亦为解困之机也。
西凉的韩遂、马腾各领所部,并不甚听从太师号令,若能借魏延之手,削弱此两人实力,亦为好事一桩。
且,待魏延出兵之后,等其进入西凉地界,太师可令贾诩军师兵分两路,一路尾随其后,入西凉,阻断其往汉中后撤退路。
待魏延与韩遂、马腾两虎恶斗之后,自后掩杀魏延大军,收取韩遂、马腾所部,以及南阳步卒。
如此,则雍凉两地真正掌控于太师之手。
”
也许是说的有些累了,李儒喝了口水,继续抑扬顿挫说道:“
一路,则从关中五道进攻汉中,以图谋取汉中。
随之汉中南阳通道开通,汉中南阳已无交通阻碍,已可方便大规模用兵,汉中已成战略要地,太师必须争而取之。
此路若能成功,一并取得汉中,直下南阳,以南阳之钱粮,凉州之铁骑,辅以南阳步卒,足以横扫天下,下荆州扬州、进幽州豫州,太师帝业可成。
然,当务之急,乃速退长安,以待南阳魏延变动。“
董卓听后,大喜过望,高喊道:“文优,吾之子房(子房,西汉张良字)也!
文优,汝言甚为有理,实为当世少有之高岸!
速速撤退至长安,以潼关筑立关城,阻挡袁绍竖子联军。
速速通知贾诩密切关注魏延动向,待有变,速速发兵关中五道入口,攻取汉中。“
这个世界,谁都不傻,魏延能看到的战略,其他人同样可以看到,而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执行。
李儒还提到了一点,南阳汉中通道的巨大的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
之前,从汉中攻南阳,顺流而下,如果进攻失败了,这个时代的行船条件,逆流而上的退路相当于是死路。
而从南阳逆流而上进攻汉中,因为两地通行条件差,不具备大规模用兵条件,基本只有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的成功可能性。
这也是历史上刘表曾经试着从南阳逆流进攻汉中,失败一次后就不再进攻的原因。
但随着南阳汉中宽阔的官道开通,这一切阻碍都不复存在,汉中也一跃而成了战略要冲之地。
本就是战略要地的南阳,角色地位势必更为吃重。
董卓接受了李儒的建议后,立即命令洛阳官宦百姓马上准备,限定一天之后就启程往长安撤退。
为了避免洛阳的物资和人力为联军所用,撤退之前,更是一把大火烧掉了洛阳,并强迫所有官宦百姓迁往长安而去。
天寒地冻的12月份,几十万人被迫行走在往长安的路上,一路之上,冻饿致死的百姓,无数枕于野。
几天后,当魏延得知董卓放弃京师洛阳,撤向长安,更在撤离前,纵火烧洛阳,把千年古都洛阳烧成一片灰烬,心中一片灰暗,心里默哀道:“又是历史的惯性,历史的力量!“,但依然什么也做不了。
略微幸运的是,随着过去几个月京师洛阳缺粮,很多人已经逃走了,此时被迫从洛阳往长安撤离的民众只有几十万人,而不像历史上那样百多万人。
这些人在路上,不断哀嚎、期盼着他们的魏延魏丞相,如同之前那样从天而降,拯救他们。
但他们注定只能失望,此时的魏延什么也做不了。
对此,魏延也自认为已经做到问心无愧了。
魏延之前任相半年,已经拼尽全力,企图把东汉这艘破船拉出历史的泥潭,眼见就要成功了,至少接近成功了,汉灵帝刘宏却如历史上的那样短命。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中兴之像如烟花般绚烂绽放后就消逝了,东汉这艘船又沉回到泥潭中,走向乱世割据的不归路。
很多次,魏延扪心自问,如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