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品德的传承(第1/2 页)
《文曲在古》第十六章:品德的传承
在文化与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戴浩文意识到,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品德的培养更是关乎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石。于是,他决定在学校的课程中新增一门思想品德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戴浩文走进一间教室,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看着他。
“孩子们,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叫做思想品德。”戴浩文微笑着说道。
孩子们眼中充满好奇,纷纷交头接耳。
戴浩文接着说:“这门课,会教大家如何做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和感恩的人。”
他在黑板上写下“感恩”两个字,开始讲述这节课的主题。
“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感恩吗?感恩就是对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心怀感激,并想着去回报。”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戴浩文给他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回家帮妈妈洗脚。
放学的钟声响起,孩子们怀揣着这个特别的任务,兴奋地跑回家。
小明回到家中,看到母亲正在厨房忙碌,心中涌起一阵勇气。
“妈妈,今天老师让我给您洗脚。”小明有些羞涩地说。
母亲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小明打来一盆热水,轻轻地帮母亲脱下鞋子和袜子,将母亲的脚放入水中。当他触摸到母亲那双因操劳而长满老茧的脚时,心中一阵酸楚。
“妈妈,您辛苦了。”小明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母亲感动得眼眶湿润:“孩子长大了,懂事了。”
小红回到家,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她赶忙跑过去。
“妈妈,先别洗了,我来给您洗脚。”小红拉着母亲坐到椅子上。
母亲笑着说:“小红今天怎么这么乖?”
小红认真地为母亲洗脚,一边洗一边说:“妈妈,以后我会多帮您干活。”
而小刚,回到家时母亲正在缝补衣物。
“妈妈,我给您洗脚。”小刚端着水盆走到母亲面前。
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将脚放进水里,眼中满是慈爱。
第二天上课,戴浩文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小明站起来说:“我给妈妈洗脚的时候,才知道妈妈每天有多累。”
小红接着说:“我以后要多关心妈妈,不让她那么辛苦。”
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发言,教室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
戴浩文满意地点点头:“孩子们,这就是感恩。我们要对父母的付出心怀感激,也要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爱。”
除了感恩,戴浩文还在思想品德课上讲了诚实、友善、互助等美好品德。
一天,小强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不少银子。他站在原地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失主。
“小朋友,谢谢你,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失主感激地说道。
小强回到学校,把这件事告诉了同学们。
戴浩文借此机会表扬了小强:“小强的行为值得大家学习,诚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我们要始终保持。”
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同学们一起去郊外植树。
“大家分组合作,互相帮助。”戴浩文说道。
孩子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挖坑,有的扶树,有的浇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片小树林很快就种好了。
“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明白了互助的力量,对不对?”戴浩文看着满头大汗但笑容灿烂的孩子们问道。
“对!”孩子们齐声回答。
随着思想品德课的深入开展,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在学校里,他们更加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家里,他们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关心长辈。
有一天,村里的一位老人摔倒了,几个孩子正好路过,他们毫不犹豫地跑过去,将老人扶起,并送回了家。
老人感激不已:“这些孩子真是有爱心。”
家长们也纷纷发现孩子的改变。
“我家孩子现在可懂事了,知道照顾弟弟妹妹。”一位家长欣慰地说。
“我家的也是,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了。”另一位家长说道。
戴浩文的思想品德课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戴浩文坐在书桌前,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成果。他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