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页)
逃跑后路的动机却是真实的。所有这些都表明,尽管蒋介石还有一丝东山再起的个人愿望,但在这场与毛泽东的军事大决战中他已遭到彻底的失败,就连蒋介石本人也不再否认了。
1 月22日凌晨4 时,毛泽东又起草了一份致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指出:“北平20余万敌军出城改编,你们须令各兵团各纵首长均看作一件大事,全军紧张地周密地在你们的统一指挥下对付这一个大事件,达到完满地处理此事件之目的,务必不要有轻敌疏忽之观点。”
这一天,傅作义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正式履行协议的规定。他通过电台、报纸、通讯社、记者招待会等渠道,对外正式公布了有关北平和平解放协议的实施要点;傅部骑兵4 师首先出城,开往指定地点听候改编。这样,《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开始付诸实施了。
北平解放了!傅将军下令不打仗!消息传开,人心振奋,满城笑颜。欢庆的人群拥满大街小巷,沉睡的古都被犹如春雷的欢呼声给震醒了,到处是一派和平吉祥的欢乐气氛。
当天,傅作义又将《协议》要点在《平明日报》上公布,同时提出拟于日内在双方前哨中间地区找适当地点会晤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傅作义作出如此表示,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在此之前的两三天里,他还陷入苦恼之中,对手下几位师长说:“林彪44岁,聂荣臻48岁,我已经54岁,作战经验比他们多,军队打败,丢人。”这寥寥数语,道出了傅作义的痛苦心情。强烈的自尊心使他变得脆弱而敏感,他担心解放军进城后对他不礼貌,想离开北平,走得愈远愈好。
毛泽东对傅作义的担心和顾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他指示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应同意傅作义会面,会面时应有礼貌地接待他,并表示诚恳态度。
此后,毛泽东在“关于征求各民主人士对战犯名单意见”时指出,北平和平解决,傅作义将功折罪,可以免除战犯罪名,此点可告民主人士,将来李宗仁、白崇禧等能如此办理,亦可许其将功折罪。
1 月31日,北平城内国民党军全部开至城外,东北野战军第4 纵队于午后进城接防。
北平和平解放成为历史现实,成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化干戈为玉帛,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人们为此深感欣慰,为此庆幸。
2 月1 日,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文化艺术界、新闻界、社会科学界及其他各方面的有影响的爱国人士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人联名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并转全体将士,祝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2 月2 日,毛泽东起草与朱德联合给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56位民主人士的复电。复电指出:“21日来电读悉,极感盛意。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百余年来,前赴后继。无数先烈的鲜血,洒遍了锦绣河山,亿兆后起的人民,表现了英雄气概。此次人民解放战争之所以胜利,是由于全国人民不畏强御,团结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一致奋起,相与协力,从而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各方面的援助,使人民的敌人完全陷入孤立。胜负之数,因以判明。现在残敌尚存,诡谋时作。求喘息谓为求和平,待外援名日谈判。口诵八条,手庇战犯,眼望美国,脚向广州。欲求人民解放斗争获得最后胜利,必须全国一切民主力量同德同心,再接再厉,为真正民主与和平而奋斗。诸先生长期为民主事业而努力,现在到达解放区,必能使建设新中国的共同事业获得迅速的成功。特电布复。敬表欢迎。”
第二十五章 西柏坡大结局
95.不大不小的新闻稿风波
1949年2 月1 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起草的题为《和平结束北平战事经过》的新闻稿。新闻稿的全文,公布了1949年1 月历日毛泽东为林彪、罗荣桓起草的致傅作义的公函。这是一封最后通碟性质的信,信中措词严厉的部分写道:“贵将军接受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剿匪勘乱’之伪令,率领所部数十万反动军队向着绥远、察哈尔、河北、热河及山西北部人民解放军区和人民解放军发动残酷的进攻。‘先后攻占。贵部军行所至,屠杀人民,奸淫妇女,焚毁村庄,掠夺财物,无所不用其极。在贵军管辖地区则压迫工、农、学、商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所谓’戡乱剿匪‘之用。在贵将军及贵属之统治之下,取消人民的一切自由权利,压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