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五卅反帝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中共中央领导人全力投入到运动之中。张国焘作为职工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人,更是四处忙碌,多方接洽。
五卅运动期间,张国焘在《新青年》第2号发表了《“二七”前后工会运动略史》。文章分三部分: 一、“二七”前工会运动之发展;二、“二七”大罢工始末;三、“二七”后的工会运动。文章详细论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回顾了几次重要的工人运动的历史,总结了经验及其教训;介绍了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前后的情况。这篇文章是研究“二七”前后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史料。但它的缺陷在于着重叙述了铁路工人运动方面的情况,对其他行业的工运谈得较少。
上海人民的反帝示威大会
五卅反帝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把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引向深入。它与省港大罢工一起,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第二次高潮的到来。
五卅运动的一个可贵成果是将武装问题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
五卅惨案的发生,工人运动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他们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提出了“武装平民”的口号和“建立真正人民的武力,统一的国民政府军”的主张。这时,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也从中国发展变化的形势中认识到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的重要性。
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对在中国建立革命武装的问题一向很重视。从1924年以来,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无论是军事人员,还是武器弹药,都给了南方的广州国民政府,或者是北方的冯玉祥,其目的是通过援助,使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和北方的国民军转变成为工农打天下的革命军,根本没有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武装的设想。但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反帝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开展,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开始将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军事武装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7月2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政治书记瓦西里耶夫写信给中共中央,专门谈到组织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问题。详细内容见《瓦西里耶夫给中共中央的信》,《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638—642页。8月21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中国革命武装力量和使人民群众做好战斗准备方面要十分细心地对待和坚持不懈地做工作。《草案》还对如何积蓄自己力量和瓦解敌对力量作出了详细指示。对于组建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委员会军事部以及各军事部的具体组织结构和职能也提出了要求。详细内容见《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示草案》,《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第657—664页。
瓦西里耶夫的信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必要性。但这时五卅运动已走向低潮,上海总商会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于6月26日宣布无条件结束总罢市后,统一战线破裂,形势发生了根本逆转。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迫害面前,工人阶级处于孤军作战的状态。中共中央只得采取有组织的复工措施。从8月下旬到9月下旬,各厂工人在争得资本家接受部分经济要求后,开始复工。五卅运动遭到挫折。
尽管如此,在9月28日至10月2日北京举行的中共四届二中全会上,对于大力发展工农武装力量这一点还是极为重视的。会议指出,在“五卅”血腥惨案中,我们丧失了许多勇敢的分子,在工人群众中造成了从来没有的革命心理。“党应当利用这种革命心理,有组织的去预备武装工人阶级中最勇敢最忠实的分子”,成立“十人队”、“百人队”,以武力保全自己的利益和抵抗敌人的袭击。为了加强对工农武装的领导,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下设立军事委员会,后改称军事部。
军事部由张国焘、王一飞、任弼时三人组成,张国焘兼任军事部部长。设组织和情报两部分。军事部成立后,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建立各地军事部。在北方建立了以李大钊为主任、赵世炎为委员的军事部;在广东建立了以谭平山为主任,陈延年、周恩来为委员的军事部;河南省的军事部由王若飞负责。张家口、西安、汉口、上海、济南和沈阳等地设特派员。
分配从莫斯科归国的一批军事干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