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作品:东京大审判
作者:黄鹤逸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了1945年8月15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由中、美、英、苏等11个同盟国组成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侵略者战犯进行审判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
黄鹤逸,字启宗,出生于湖南洞口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岁月多情,时间倒流,仍然有着年轻人的身体与活力,有着年轻人的思维与心态。时刻关心着世界、祖国和身边的一切,为之激动,为之感叹,为之悲伤。当过教师、新闻记者和编辑。英国皇家联盟科学院荣誉院士,香港皇室科学院荣誉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已出版五卷本长篇历史系列小说《汪精卫》、长篇历史小说《东京大审判》、短篇集《黄鹤逸作品选》等文学作品400余万字。一生最敬爱的是父母,最鄙视的是救世主。
正文
引子
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特殊日子!
这是一桩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这是一曲正义与和平的颂歌!
此时此刻,是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八时五十五分。日本国向同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即将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因此,这一天又是一个庄严的日子!仿佛地球上所有的大山都在肃然静默,所有的大河都停止流淌,空气也似乎变得格外凝重!
尽管战舰是超级的,主甲板也有足球场那么大,但仍然显得狭窄,人们走动不开。本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同盟军最高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率领四十六万美军于八月下旬进驻日本以后,整个日本已控制在最高总司令部手里,仅东京就有好几处可以容纳万人的大会场所,为什么偏要在密苏里号上举行签字仪式?事情决非偶然。
原来,美国总统杜鲁门出生于密苏里州拉玛尔市,而麦克阿瑟又出生于阿肯色州小石城密苏里巷,只因为此战舰与这两位特殊人物的出生地同名。在这艘战舰上举行签字仪式,虽然不是光宗耀祖,但也足以告慰家乡的父老兄弟。
战舰上,虽然人多场地小,但秩序井然。以一张铺着象征和平的绿色桌布的长条桌为中心,东面站着衣冠楚楚的各同盟国一百二十多个将领。站在第一排的第二、第三位是中国的军令部长徐永昌、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商震。徐永昌右边和商震左边各有个空位,是留给最高总司令部总参谋长萨塞兰、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米尼兹的。第一排以下依次为英国、法国、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代表。将军们背后站着一千二百名美国陆军士兵。二百四十多名新闻记者站在西面,他们身后站着一千二百名美国海军士兵。南面站着二百名美国宪兵,北面站着二百名美国陆海空三军青年军官。战舰炮台上,有门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威严地斜指天空。战舰的桅樯上飘着一面美国国旗。这大炮,显得那么孤单;这国旗,显得那么孤高。
昨天晚上八点,在麦克阿瑟主持召开的受降预备会议上,出席投降签字仪式的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普尔卡耶夫,代表与会国将领提出,密苏里号上应升所有与日本作战国国旗。麦克阿瑟愣怔片刻,不以为然地说:“就让美利坚合众国国旗作总代表吧,她满有这个资格!是吗?朋友们,哈哈!”他笑得很轻松,很诡秘,也很自豪。大家吃惊地面面相觑。普尔卡耶夫想到自己是第一次与麦克阿瑟打交道,又见其他代表不再坚持,也只好哈哈大笑:“是这样吗?哈哈!”然而,这件事却给其他国家的代表在思想上蒙上一层阴影。普尔卡耶夫进而惊疑地想:这是大国沙文主义?还是别的什么主义在作怪?
密苏里号四周的海面上,战舰如林,甲板上都站满了荷枪实弹的美国士兵,上万双眼睛注视着一个目标。
从上午九点开始,扩音器里反复传出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的歌声。九点过六分,日本投降签字的代表一行十一人,由二十多名美国宪兵护送,乘坐一艘美国小舰艇驶过来。首先从舰艇上站起来的是日本外务相重光葵,他身着黑色西服,系殷红色领带,头戴深灰色礼帽,右手拄着黑漆拐棍,由一个宪兵扶一把才登上密苏里号。一九三二年五月六日上午,时任驻上海总领事的重光葵,怀着胜利的喜悦,与进攻上海的二万名日军代表一道,参加在虹口公园召开的庆祝《淞沪停战协定》的顺利签订大会,被朝鲜志士尹奉吉安放在主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