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好窠庵啊! !�
大木百寻沧海万仞:时代巨人及其幕僚(14)
应桂馨回上海,加入共进会,成员多系青洪帮。陈其美也加入,目的是:“余为之赞助,因青红诸帮革命出力不少,以黑暗之境导入光明,取名共进,亦主此义。”(《宋教仁血案》57页)
陈其美惨淡经营,千难万折。冒万死一生,斡旋中权,赤手反正,使长江上下游一气相衔,最终转移大局,民国之势力乃成,其功至伟。他的手下,多以好男儿自居,身上散发愿为民族牺牲的志气,胸中廓然,只知有国、有民族,不问家业、子女、福禄。好谈兵,好议论古今豪杰成败,其精悍之色,不啻古之岐山方山子。
陈其美本质上仍为一书生、报人,进攻南京时率领上万人部队,分多路进攻。在当时,亦算大手笔。辛亥年间,攻取南京。军火置于首要,他命令江南制造局、龙华火药厂日夜开工,以应前线之需要,并督令制造局造炸弹,工匠赴前线即时修理可用枪炮。他一开始即重视工兵基地,他是文人的底子、军人的成色,当得起“有万夫不当之概,无一事自足于怀”,这是他颇爱书写的一副对联。郑逸梅记钱化佛口述历史,公推沪军都督之际,“有人说陈英士不过一新闻记者,没有军事知识,不能担此任,有人说*国家……都督印遂归英士”。(《辛亥革命》第7册,80页)
结果他在一周内将张勋打出南京,逃至徐州。
二次革命后,党人陷入窘境,陈其美建议孙先生重视东北党务,以作振起、稳定北京,孙先生然之。1914年初,陈其美至大连。联络东北力量。其目的,一是以身殉国的决心,二是到东北筹款。
中华革命党一事,他与中山先生形如胶漆,他的观念完全服从中山先生。1913年末,从大陆逃亡到日本有1000多名党员,需要安置。孙先生此时创办行然军事学社,及东京政治学校,培养打击专制的人才。陈其美与之,频繁见面会商,目的在秘密组党。
因按手印一事孙、黄不和,黄且谓有损*,有失身份。陈其美到处奔走,说服使人赞成。他说:总理领导我们,我们都追随不上,总理如在山顶,我们如在半山,我这两年才算认识总理的伟大,却是太迟了。(《陈英士先生纪念全集》上册卷三)
孙、黄闹僵后,黄兴赴美。中山先生修书两通致之,黄兴回复其一。中山说,望兄能静养二年,俾弟一试吾法(《孙中山全集》第3卷,91页)。出语坦诚、磊落。
黄兴赴美后演说,有谓:“目的不是筹款,本人直接奉孙先生之命向美国转达他的意见。”可见其气魄毕竟博大。
1915年2月,陈其美致黄兴信函,洋洋五千言,盼他服从中山先生,并析党情:分子复杂,薰莸同器,良莠不齐,龌龊败类,覆雨翻云……
关于誓约和手印事,陈其美也专门对黄兴解释:深有鉴于前此致败之故,多由于少数无识党人误会平等自由之真意。
中山先生说,党魁犹如傀儡,党员有似流沙。迨夫外侮之来,意见摧败,患难之际疏同路人……若口是心非、貌合神离之辈,则宁从割爱。
一般人对按手印、发毒誓甚反感。实则不然。按手印不一定解决真问题,但若真心干事情,按个手印又何妨?若终极目标在彼,则手印、发誓俱为形式,又有什么关系呢?它是起到约束、鉴别作用的一种不坏的方式。
他分析党人的涣散,思索有以凝聚的方法。党派建设,是走向*政治必须做的前期工作,无可非议。但是,在大敌当前的局势下就建党分派,那可是不合时宜了。过早地建立分支派别,不仅分散了斗争力量,而且党派多了,便形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各自心里有个小算盘,完全丢失了顾全大局的观念,工作上越来越变得消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木百寻沧海万仞:时代巨人及其幕僚(15)
秀才造反,重文弃武,难免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之讥。回观历史,哪有纯粹秀才造反成功的故事?靠写几篇文章,请几个愿就能把*者赶跑,岂不成了怪事?万事图个阴阳平衡,闹革命也不例外。文武兼备,刚柔相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其后,党人改变对袁世凯的糊涂认识,决议打击。于是武装斗争推到前台。中山先生说:“国事未定,则吾人须有不可侮之实力,直言之,即是武力。”(《致邓泽如函》)
1915年夏天,遂组中华革命军,陈其美在上海又组东南军。
陈其美的一生,不畏势力单薄,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