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呕ň悼词澜绲赝迹��僮虐⒏�⒂胗⒐��洹〉穆矶��伤谷旱褐�健F浼洌�嫒喊选堆罴伊胍够啊方桓�×幔�胨�纯矗�嵝┮饧�4烁逶�都摹度嗣袢毡ā罚�煌肆嘶乩础J嫒河行┢�眨�远×崴担�绻�闳衔�芊⒈恚�“镏�乙患以又荆�詈檬恰度嗣裎难А贰5笔保�戳煨涮獠牡南肪绾陀笆幼髌匪淙灰丫�辛艘恍���∷祷购苌偌���员ǹ�急冉辖魃鳌�
5月6日早晨,《光明日报》副刊部主任黎丁来看丁玲。黎丁坚持晨泳,一年四季不间断,每天早晨坐头班公交车到玉渊潭公园,游毕,有时就顺路来木樨地转转,看看朋友,约点 稿子。丁玲向他谈起舒群的稿子,黎丁表示,领袖题材关系重大,拿不准,要慎重。
为了稳妥,当晚,丁玲和陈明去了贺敬之家,请他看看舒群的稿子,并能帮助发表。贺敬之很认真地看过,认为写得不错,就转给了《人民文学》负责人李清泉。《人民文学》很 快就有了回话,决定登载。5月12日,丁玲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舒群,次日舒群就回信说:“感谢您也感谢贺敬之为我烦劳。我文有了落脚之处,堪称幸矣,何况又是权威大刊物。不过,对文学大势,它与我的看法可能不一;即使发表,也难免贴它的屁股。我文之所以曾遭退稿,还不就是 这个问题吗?您——大作家,路好走,通行少阻;而我——小作家,路太不平,寸步难行……大概牢骚来了,就此停住。”末尾又调侃说:“常想到您家去(像早年那样),却未 常去。因为我再一想到您今日时价,已超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千万倍,便止步了。”
后来,李清泉专门拜访了舒群,并且给丁玲写信说:“舒群同志的小说,是由你交贺敬之同志,贺已转给了我。计划在最近发稿,七月号上可见。一周前我去拜访过舒群同志,商 讨文中的几个细节。副题他同意删去;毛主席参与烧稿,本拟请他作些修改,因他坚持,我们尊重他的意见不动;提到文末的附注二,涉及《人民日报》退稿一事,则不仅是作者 对此事的态度,还兼含有发表者对于退稿者的厚薄,于报刊之间的关系有碍,所以向舒群同志建议去掉。对于这点,他向我叙述了始末,并说因要尊重你的意见,要我和你商量, 他不坚持。”
这样,《杨家岭夜话》就在《人民文学》1982年7月号上发表出来。
1983年8月30日上午,丁玲、陈明与舒群夫妇、黄树则夫妇一起,去看望81岁的黄药眠,中午一起到丁玲家里用餐。谈话中舒群说,想写一篇以毛泽东和彭德怀为题材的小说,已经 考虑很久了,还不成熟,这篇文章难度很大,但总不想放弃。丁玲、陈明和黄树则夫妇都鼓励他。后来,舒群写成了《谁说是梦》,发表在《人民文学》1984年8月号上。
《黄河女》是这一组小说的第10篇,发表在《中国》1985年第6期上,同期杂志还发表了李向东的评论《一组独放异彩的奇文》,对《毛泽东故事》极为赞赏。这大概是见诸报刊的 第一篇评论文章。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 舒群的《毛泽东故事》(2)
丁玲之所以派王中忱去给舒群送信,是因为在《中国》的编辑里边,舒群对王中忱印象很好,认为他办事认真,人也正派,交给他的几个稿子都及时看了并写了审读意见。舒群认 为冯夏熊不尊重自己。
王中忱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蒋锡金的学生,他与尚侠合著的《丁玲生活与文学的道路》,1982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文革”以后出版的第一本丁玲研究专著。 王中忱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茅盾全集》的编辑注释工作,是《中国》最早的兼职骨干成员之一。1985年8月调入中央党校文史教研室做讲师。丁玲、陈明通过住同一栋楼的孙克悠,找到 中央党校校长王震,把他“挖”了过来,正式调入中国作家协会,落在《中国》。
8月31日星期六,王中忱把丁玲的亲笔信送到舒群家。去之前,先打了一个电话,舒群在电话中说,你来,我欢迎,你要是受人委托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王中忱说,我既代表我自 己,也是受人之托,两个都有。舒群看过丁玲的信,沉思了一会儿,说:“谢谢丁玲!”
舒群同王中忱长谈了两三个钟头。他说,《黄河女》这篇稿子,《中国作家》也要过,但我有言在先,首先要给《中国》,现在虽然关系不好,但我也没有退出。我现在跟《中国 》的关系,不是主编跟编辑部的关系,就是普通作家、投稿者跟刊物的关系,这个稿子能不能用,主要看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