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页)
与丹麦这两个和平国家突然受到希特勒的闪电袭击(比实际早了一个月)。
3月13日的报纸上登载出,在前一天,英法两国海军已经进入挪威水域在那里布设雷区的消息——其目的是阻止任何与德国贸易的船只进入该水域。对于这一个主动行动,报纸都给予称赞的评论,而对于破坏挪威中立一节也都提供近乎强词夺理的辩护。但是那天上午,英法两国的无线电广播却已经使得报纸都变成了一张张废纸——因为它播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德国军队已沿着挪威海岸在一连串的地点登陆,同时也进入了丹麦。
德国人如此横行无忌,一点都不在乎英国在海权方面的优势,使同盟国领袖们大吃了一惊。当张伯伦当天下午在下议院致词时,他说的军已在挪威西岸登陆,其地点为卑尔根(Bergen)和特隆赫姆(Trongdheim),同时在南岸也已有德军登陆,他还补充说:“此外还有报导说在纳尔维克(Narvik)也有类似的登陆,但我却很怀疑此项报导是否正确。”从英国当局看来,希特勒居然敢冒险在那样远北地方去登陆,简直是难以置信,尤其是因为知道他们自己的海军有很强大的兵力正留在那个现场附近,掩护布雷行动以及其他意图中的步骤,所以就觉得更不可思议。他们以为纳尔维克一定是拉尔维克(Larvik)的误传,后者是挪威南岸的一个地方。
不过在那天尚未结束之前,德军已经占领挪威的首都奥斯陆以及一切主要港口,包括纳尔维克在内。他们所同时发动的每一个登陆攻击都已成功。
英国政府对于这种称工首先是深感丧气,接着就又产生新的幻想。在15日的下院会议中海军大臣丘吉尔这样说道:
“在我看来,希特勒先生是已经犯了一项严重的战略错误,我的那些高明的顾问也都有此同感……在斯堪的纳维亚所发生的情况可以使我们大有收获……他在挪威海岸上占领了许多的据点,现在就必须要在整个夏天里继续作战,其所面对的敌人是我们拥有远较优势的皇家海军,而且达到现场的运输也要比其方便。我看不出来他已经获得了何种足资对抗的利益……我感觉到当我们的死敌北挑拨尔犯了战略错误之后,情势已对我们大为有利。“
可惜实际的行动却配合不上这种高调的言论。英国人所采取的对抗行动是迟缓的、犹豫的和笨拙的。尽管在战前对于制空权是十分的瞧不起,但是到实际行动时,英国海军当局却变得非常的慎重,他们因为害怕空袭而不敢让舰队去冒险介入那些可能发生决定性作用的地方。部队的行动更是差劲。虽然曾经在几处地方登陆,以逐出德国入侵者为目的,但只不过两个星期的时间,他们就都已撤回了,只有在纳尔维克的一个据点——那是在两周后德军在西线发动主力攻势之后才放弃的。
丘吉尔所构想的空中阁楼是必然会崩溃的。因为对于情况和近代战争中的变化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以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影响为最。这些假想既然都是以完全错误的观念为基础,则焉有不败之理。而他的论断中唯一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性的就是那句希特勒是因为“受到了挑拨”(beenprovked)才采取了这个步骤。确实,希特勒尽管是如此的肆无忌惮,但最初他还是宁愿挪威保持中立,并不曾计划入侵该国的。直到他看到同盟国已在该地区中计划采取敌对行动之后,他才受到了“挑拨”决心先发制人。
当时双方幕后的情况演变是很值得追溯的——虽然那是充满了悲惨和恐怖的味道,但却可以显示出具有强烈攻势思想的政治家,是如何易于彼此互相引起毁灭性的爆炸来。39年9月19日,丘吉尔要求内阁采取在挪威水域布雷的计划,以便阻止瑞典的铁苗从纳尔维克转运到德国去。他辩论说这样一个步骤对于打击敌方的战争工业是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他事后通知海军参谋总长说:“内阁,包括外相(哈里法克斯勋爵)在内,似乎都强烈支持这个行动。”
不过英国外交部的幕僚们却发挥了一种约束作用,提醒内阁应注意破坏挪威中立时将引起的反对。丘吉尔虽然无法贯彻自己的主张,但是他仍在所有场合用一切的手段来为自己的言论争取支持,结果终于在报纸上也登载了拥护的评论。这样自然会引起德国方面的忧虑和对抗措施。
在德国方面,10月初,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向希特勒报告,指出若英国人占领挪威,则在战略上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他又指出在苏联压力的协助之下,在挪威海岸获得基地,列入特隆赫姆,对于潜艇作战也是有利的。但希特勒此时正全神贯注在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