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1/4 页)
将只能跑出了九江城。
左良玉部兵乘势入城杀掳银掠,袁继咸太失望了,他于绝望当中准备一死了之。左良玉派部将张应元趁机把他掳入舟中,袁继咸一再投水自尽,都被救起。左良玉竭力向他表达自己并没有推翻弘光帝的意思,要袁继咸一道东下“调护兵将”;监军李犹龙也再三劝说徒死无益,不如见机行事。袁继咸无可奈何,只好同左良玉及其麾下诸将约定严禁烧杀抢掠。
谁也没有料到,四月初四曰,出了一个很大的意外,已经生病的左良玉突然间嗝屁了。
这位侯爷死得很不是时候,他一死,他的儿子左梦庚为主将。于是,左梦庚秘不发丧,左氏军将并没有停止行动,他们推拥左良玉之子左梦庚为主将,继续杀伐,劫持袁继咸,烧掠彭泽、左流、建德后,再下重城安庆。
弘光朝廷大惊,在召黄得功前往抵拒的同时,又急命史可法回援。
在左良玉兴兵的同时,清军自归德也开始蠢蠢欲动准备进攻。归德至象山八百里间,南明竟无一兵防堵,扬州、泗州、徐州之地,势如鼎沸,人心惶惶。
史可法救火一样,在清江浦召集军事将领开会议事后,渡洪泽向泗州进发。
清军为了分兵势,忽然变成两路,一趋亳州,一趋砀山,汹汹而来。
四月三曰,史可法正准备督大军正面阻挡清军,弘光帝派人送来手诏,让他即刻率兵赶往庐、皖上游,以扼左良玉大军的攻势。史可法上书痛陈左良玉军不是主要敌手,指出左军未明言造反,只言“清君侧”,并表示自己可以只身往谕,大不了给他个王爷封爵,可以邀其一起释解前嫌,一同赴前线抗清。同时,他力争急谏,三次上疏报急,请弘光帝下令各部镇军,分屯泗、临、淮、凤阳、寿州等地,控淮河为防线,堵遏清兵渡淮。
史可法还写信给马士英,乞求他以国事为重,赶紧增兵,集中力量抗击最凶恶的敌人——清军。
听闻清军攻破亳州的急报后,弘光朝廷本末倒置,竟然还有心思在南京把牵入“顺案”中的几个官员处斩,然后再召集大臣商议抵御之策。
【感谢;myzhysky、莊梁、小炮兵085三位书友的打赏!】
第199章 魔鬼攻击
翁之琪太好奇了。
看着沿江布置的几百门小火炮,翁之琪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种小铁筒就是周虎臣战胜李自成的利器吗?翁之琪不敢相信。本来翁之琪已经准备好了几十门中型将军炮,可周虎臣竟然让他靠边站,而且黄得功什么都没说就默许了。
左良玉军(左良玉死的消息黄得功和周虎臣还不知道)是顺水而下,速度很快,因此,这次铜陵作战等于是水陆的双线作战。黄得功除了需要在水上阻击,还要防止左良玉军席卷陆上。
据线报的消息,左良玉军的船队已经过了池州。。。。。。
江水潺潺中,周虎臣用千里镜看到了什么叫做蔽江。
现在不是长江的汛期,江面稍稍有些窄,但这个时代的江面可不是三百年之后,现在的长江足足比三百年后宽了足足三倍不止。左良玉的军队是几十万,几十万人乘船而下的规模。。。周虎臣感觉这些人和船太可惜了,他们注定要被干掉很多很多。
黄得功出动了六万士兵和两万夫子,加上大量船只,加上周虎臣的两万人和船,这是一比十左右。可惜,士兵和乌合之众完全是两码事,这种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周虎臣知道这段历史,左良玉被黄得功揍得屁滚尿流,现在加上自己,那就一起虐左良玉吧,反正这些士兵将来大部分都会投降建奴。
水中作战,除了在远距离开上几炮,就是跳帮作战。翁之琪很不服气,他跑到了周虎臣的前面准备先拔头筹。
这是一片沿江岸的芦苇地带,一眼望去,除了芦苇,这一带岸上什么都没有。翁之琪的水军战船比较靠后,和黄得功与周虎臣的船汇聚在一起,而这些火炮却被他偷偷安排在了最前方的芦苇丛中。
周虎臣给的这个千里镜太让翁之琪喜欢了,远处江面的左良玉军战船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看到人的面容表情,这简直就是观察敌人最好的利器。
江中的船太密集了,当藏身在芦苇丛中的翁之琪发出炮击的命令,随着一声炮响,第一枚实心弹丸清清楚楚击中了一艘船。
几十门火炮轰然作响,一枚枚圆圆的弹丸扑向江中的船只。
实心弹的威胁其实很有限,只要不是击中船舷,船不会受到沉没的威胁,至于弹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