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清龙皇朝清澈四年。
这一年对清龙皇朝的子民来说,是最为混乱的一年。当年接二连三所发生的事,至今都让人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当年皇上下旨封锁城门,下了孕妇令。凡是怀有身孕的妇人,必须报备衙门,到专属地点待产。私自接生的产婆,斩!来历不明的孕妇收押。满城风风雨雨,人心惶惶。
那一年所生的孩子,人们都称为“乱福婴”。
犹豫当时所有产妇都挤在一个地方生产,导致当时场面混乱,人手不足。孩子一抱出来就是一打,跟本不确定谁是谁的。没办法,就只好滴血认亲。
后来孕妇们有了前车之鉴,孩子生下来自己会做记号,比如挤个绳子或是戴个玉佩什么的,等等
这边孕妇令还在实行。皇榜又贴了出来,皇上病危,寻名医诊治。
皇上登基四年,膝下无子。唯一的弟弟,清魁王密谋篡位下落不明。这皇上要是有什么闪失,下一个皇帝会是谁?又将会是谁的天下?
民众们的不安此时升到顶点。谣言满天飞。清龙王朝要完了,要改朝换代了,又有一场血雨腥风要掀起了等等
正当民众愁家,愁国,愁生计的时候,皇上的病一夕之间好了。封城令撤了,孕妇令也撤了。新的皇榜颁布了下来。
袁鸿飞将军之女袁紫茜,原后宫婕妤,现生下一子封为太子,其母封为皇后。与天同庆,与民同乐。皇城内免税三年。
这边民众们刚缓口气,高喊皇上万岁。这边皇后娘娘突然下旨了,声称滴血认亲毫无根据,根本辨别不了亲子关系。所有在这几个月内诞下的婴儿,必须从新到回到衙门做亲子识别。
民众们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诸多埋怨。这皇上和皇后就不能消停点?整天弄这么多事干嘛?还让不让他们活了。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头,据说知天命,通阴阳。能准确无误的分辨亲子关系。众人满脸质疑,并不相信。只是碍于是圣旨,别无它法。
他说他用的是‘发结咒’。要取婴儿一根发丝,再要其母一根发丝。两根发丝各放一段,如果两根发丝可以自行靠拢便是母子,反之就不是。
头发能自行走动么?开什么玩笑。众人睁大了双眼细瞧,结果那头发竟然真的动了
后来这群人就给老头起了个名叫‘神知’。传言他是皇后娘娘的师傅,是皇后娘娘非常尊重的人。
这一次亲子鉴别,实行了半个月才彻底告终。抱错孩子的大有人在,感激涕零的叩谢皇恩!
此事告一段落后,皇后又下旨。称孕妇令期间诞下的婴儿,可在十三岁之前领口粮,领私学金。
也就是说‘乱福婴’在十三岁之前朝廷养。给饭吃,给钱上书院。这是何等的好事!简直就是千年不遇。好多人心里暗恼,唉~自家的孩子要是乱福婴就好了,这得省下多少银子呀~!
日子平静了,大街小巷又开始有了新的流言。有人说,皇后之所以有此行为,完全是因为此事由她而起。现在小太子身有恶疾,所以她想积福。
也有人说,小太子健康的很。皇后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这些乱福婴将来可以辅佐太子,毕竟是吃皇粮长大的,为之效力也是应该的。
反正不管是因为什么,在这群‘乱福婴’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太子。爹娘从小就会告诉他们,没有太子,他们就需要下地干活。没有太子,他们就需要挣钱养家计。他们之所以可以走进书院,为的就是将来可以辅佐太子。旁边的人也会说,身为‘乱福婴’如果不能为太子尽忠,此人妄为‘乱福婴’。
于是乎,这群孩子人生目标只有两个字‘太子’。男的一心想考功名,女的一心想进宫为妃。这在后来的历史上有详细的记载,名为《乱福婴实录》。里面记载了八十位身为‘乱福婴’的官员,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迎来了清龙王朝最鼎盛的时期。
至于那些女子,唉又是另一佳话了。
这是宫外面发生的事,宫内又是另一番情景!
皇宫内
自从皇后娘娘知道儿子有体香,她便食不下咽。这女人有体香的是‘香妃’,人间极品。这男人有体香,还是花香她除了‘娘’就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形容词。
她药浴用过了,符咒也下过了,完全一点用也没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她怀孕的时候吃花造成的?
她找来她爷爷让他想想办法,老爷子说宫外民怨升天,皇上下的孕妇令导致人家母离子散,这是惩罚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