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 作者:李慧生;李红;甄中科;扬帆等
序
我是一个6岁男孩子的母亲。每晚,孩子安睡之后,我开始写作这本书。
孩子房间的门半开着,柔和的灯光泻进屋子的一角。我稍一侧身,便能看见他熟睡的样子,使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事。
想起我们曾如何盼望他的来临,每天晚上,卷起纸筒听他在腹中的动静,感受他的小脚或小拳头或小脑袋的冲撞。可是,当他出生时,面对那一身红通通、皱巴巴的皮肤和拼命的哭叫,我们又是那么不知所措。
初为父母,如同刚来到世上的新生命一样盲然无助。但是,无论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他说来就来了;也不管我们多么慌乱,他都用一双真挚的眼睛看着我们,似乎他一开始就相信:我们是带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是他唯一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人。他把他的一切都托付给我们,而我们又不能把他视为己有。我们可以爱他,必须养育他,但却不能拥有他;我们可以为他付出一切,但他却不能以一切来回报我们。
我喜欢纪伯伦写给父母们的诗句,“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犹如弓上射出的生命之箭;射手看得见无限之路上的靶子,他用力把你们拉弯,好把他的箭射得又疾又远”。
6年来,我感受到了“弓”被用力“拉弯”的辛苦,也体验着其中的欢乐。记得他10个月时,第一次清楚地喊出“妈妈”的情形,还有他的毛茸茸的小脑袋扎在我怀里的感觉;3岁半时,他第一天上幼儿园;5岁时,第一次和我们分室而居的焦虑不安的神情。每一点回忆,甜蜜中都夹杂着一些痛楚……孩子高烧不退时,被磕得头破血流时的那一种揪心的疼痛;晴天丽日的阳春,一家三口奔跑在嫩绿的草地上,看到孩子淌着汗珠的笑脸时的那一种对生活由衷的满足;我想,这都是我一生中无以替代的最深切的感受。
当我几乎忘记了整夜安眠、从容就餐、悠闲自在的滋味时,他已长大了。3天前的一个早晨,睡梦中恍惚听到房门被轻轻推开,睁开眼看见半个小脑袋探进来:“你们多睡会儿吧,一会儿我把早餐给你们送来。”
感动中又觉惊奇:孩子真的已经长大了!当我们还未准备好时,他就来了;当我们已习惯了对他呵护倍至时,他已开始学习关照我们;当我们觉得还没有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时,他已不再需要。
在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孩子举杯祝我们快乐,我们几乎同时脱口而出:“有了你,我们更加快乐!”
从一个生命形成开始,一天天,一年年,为人父母会感到陪伴孩子成长的路如此漫长,而回顾来路又是转瞬即逝。珍视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时刻,把握共同迈出的每一步,就是对孩子的最好关爱。
李慧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1岁(1)
一幢落成的
大厦是看不见地基的,
但地基又是最重要的。
抱抱我
对于一个新生命,喂养身体最好的是母亲的|乳汁,养育心灵最好的是父母所给予的亲情。
孩子出生了!他的第一声啼哭唤起我们对生命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都充满着生命的惊喜!
孩子平安降生后,亲友们通常更关注大难之后的母亲。新生的孩子暂时交由护士照看。理由是孩子6小时内不必吃喝,不会辨认亲人,除了被包裹之后在小床上安睡,似乎不再有任何需求。
一些老人还会告诫初做父母的:小孩子不要总抱着,抱惯了就不能离身了。其实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是:我们不了解“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没有一个时期像在出生时那样经历过如此剧烈的冲突和挣扎,并承受由此引起的痛苦”(玛丽亚·蒙台梭利著《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当脐带被剪断之后,宝宝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稚弱的生命多么渴望以赤裸之躯贴近他熟悉的肌肤,以减轻分离的苦痛;他需要温暖,衣物不能提供温暖,只是保存体内已有的能量,他需要母亲继续用他所熟悉的体温温暖他。我们无法想像那么微小的生命除了有生理的需求外,还会有精神的渴求。请年轻的父母们和我一起来想像一个新生命的感受:
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引导着我,使我从静谧、温暖、黑暗的世界挣扎着来到一个纷乱的场所。我可以看到迷茫中的光亮,可以听到周围的响动。一阵巨痛切断了我与另一个世界的联系,习惯于水中生活的我像是被巨浪抛向岸边,我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