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当然,何太后不会用说不出口的理由教育自己的兄长,她这样义正词严地训斥大将军:
“宦官管理禁省,是汉家的制度,不能说变就变。况且先帝尸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做人要讲良心,没有诸常待的提携扶保,哪来得我们何家今天的富贵?”
这下使大将军何进陷入了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两难境地。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27)
大将军何进碰到尽除宦官与否这个重大问题,真是进退两难,醉乡一夜头白。
依太后妹妹的吩咐,与宦官们和平共处?那是一帮什么玩意儿?怎能靠一帮身上缺一截的东西执掌朝政?
狠狠心听了袁绍的建议,宰了他们。内心深处又有些不情愿,撇开现已临朝听政的太后妹妹不说,自己与宦官们的关系也是一向不错的——当然了,那个染指军权的败类小黄门蹇硕不算在内——自己是外戚,是现实政治的直接受益者,不存在与宦官的利益冲突,况且何家的富贵在相当程度上还得益于宦官的扶助,弟弟何苗就曾对自己讲:“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后汉书》)
继续暂容宦官主内,士大夫主外?这帮曾受压的精英们不干呀。灵帝早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壬子就下令大赦天下党人,被禁锢的党人开始陆续回到朝堂,现在已成为支持自己执政的中坚,自己当然要取英才而弃奴才。
可这帮自命不凡的士子名流也确实有令人讨厌之处,作为非士人的外戚,自己在士人眼中也许永远是一个杀猪的,这在何大将军为女求婚之事上就表现得太明显了。
何进之女曾求婚于长史王谦。王谦,山阳高平(今山东省济宁市)人。祖王龚,顺帝朝太尉。父王畅,是党人的领袖人物之一,名列“八俊”,在灵帝登基伊始,做过司空。王谦的事迹,俺知道得有限。但是王谦的子孙们,却的确很伟大。
王谦的儿子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王粲的孙子王弼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天才般的贡献,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思辨的玄学世界。
按常理讲,王谦为何进属吏,与大将军结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作为名公的后代,王谦对屠夫出身的何进却嗤之以鼻,坚决回绝了这门婚事。
何进的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被士人真心接纳就真的那么难?还想指望我何进去守护你们士人的理想?这不是只拿着鞭子赶驴拉磨,不给草料吗?
重用宦官掌朝政,重新让这帮自命精英的人一边凉快去?使不得,万万使不得,还是创天下时刻,人才是宝贵的,坐天下时才需要奴才。
二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什么?是人才的竞争!我何进现已将全国的拔尖人才网罗于麾下,焉能弃置不用?杀猪出身现在也懂了一点经济规律,哪会做这明赔本的生意?
英雄不问出处,当官莫论文凭。我何进要发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优良传统,我要……且慢……执政不是杀猪,莽撞不得,容再思之……
何去?何从?
何退?何进?
爹妈呀!您二老怎么给我起了这样一个带问号的名字?何进?难煞何进也!
狠狠心重操旧业,杀猪去!做这个难干吗!
“眼下的士大夫集团已非以往之可怜‘党人’,在朝已执重权,镇州已掌兵符,大多割据一方,军政双兼,且对宦官恨之入骨,与朝廷阳奉阴违,甚至虎视眈眈,大将军如再对阉竖施妇人之仁,则必失诸豪强之望,孰轻孰重?早已立判。若坐等天下借除宦之由,起兵清君侧,那时大将军岂不更难?况且尚有黄巾余孽,潜伏于野,万一刀兵一起,必趁势复燃,其时必将乱军集于京师,鱼目混于珠玑,一旦此时有一人振臂,大将军悔已迟矣!”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军现在决心已定,只碍着何太后这一头了,谁有此大才,替本大将军解此难题?
当即有人向何进献一高明无比之良策:
“征召四方猛将进京,从而胁迫太后让步,诛除宦官!”
献此妙计者何人?时任司隶校尉并兼领西园军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袁绍是也。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谋士、将领纷纷表态:
时为侍御史的郑泰看到这一局面,干脆就辞官不做了,他对他的朋友颍川名士荀攸说:“辅佐何进实在没有意思。”
大将军主簿陈琳:“将军现在大权在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切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