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摘捻子(第1/2 页)
进入八月,山上的捻子开始成熟了。家里只有零零散散的农活了,那上山摘捻子就是小伙伴们的最爱了。捻子是山上的一种野果子,村里的小孩都喜欢吃的。大人们为了制作捻子酒,也会上山寻找捻子。
上了初中后,小伙伴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担心山上的坟堆、担心自己会踩到不吉利的东西了。一到捻子成熟的季节,就纷纷组织小伙伴一起上山摘捻子了。九月也终于知道捻子的学名是桃金娘了,还知道它名字的来历,以及其他地方对捻子的不同的叫法。今年暑假再次上山摘捻子,童年的记忆再次浮现在眼前。
小时候的每年清明去山上扫墓的时候,就会看见不少开着花的捻子树。小时候不懂,以为那个是野桃花,因为它的花长得好像桃花,颜色也和桃花一样,有白色的、粉色的、红色的……小舅舅就会告诉她,那个是捻子的花。
捻子的花是会变色的,这才会在山上看见那么多颜色的花朵。捻子的花朵最初开花时是白色的,渐渐地再变成红色、玫瑰红、紫红色……当这些不同颜色的捻子的花朵聚在一起,真的很好看,俨然是山上的一道秀丽的风景。
小时候,外婆曾经偷偷告诉九月,如果想吃捻子,一定要赶在在中元节前把它们摘回来,过了中元节就不要再上山摘捻子了,说捻子上面会有“鬼手印”。九月便把这回事和其他小伙伴说了一下,他们也是半信半疑的。毕竟大人们都说过,“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时候听着这些鬼故事是非常害怕的。
长大后才知道就是民间的说法“六月六,捻子慢慢熟,七月半,捻子熟到烂”。过了中元节,熟透的没人摘的捻子就会自己脱落下来,或者被鸟儿吃了。老人们也是担心小孩子偷偷上山摘捻子,怕出事而编出来。不过,在中元节前摘捻子了,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也就都是在这之前上山采摘捻子了。
每到八月,农历七月的时候,孩子们顶着最晒的阳光,提着袋子或篮子,开始在山上游荡找寻捻子。只要谁发现了捻子树,就会大声喊,“这里有捻子。”其余人听闻后,都来了精神快速跑过来。那时小伙伴们也不敢分散得太远。因为捻子生长在的山上,那里有很多坟头的。尽管是大白天的,但没有大人的陪同,其实大家心里还是有一丝丝害怕的。
记得有一年,一群小孩子上山摘捻子,大家一开始都是很开心的,一边摘一边吃,还不时说上一些鬼故事。在赶往下一个山头的小路上,路过茂密的草丛,一个小伙伴不小心陷入草丛里,吓得她哇哇大叫。其他小伙伴赶紧过来,把她拉起来,定睛一看原来她踩进了一个空棺材里面。胆子小的小伙伴也不禁吓了一跳,喊着大家赶紧离开。
不嫌事大的小伙伴还把自己看见过骨灰罐子的事情说出来,或者扫墓时踩到棺材板的事情夸大了描述给其他伙伴们听。大家又不禁想起了电影里的僵尸片、鬼片,自己又脑补了一下剧情,自己把自己吓给连捻子都不摘了,赶紧下山回家了。
伙伴们在摘捻子的时候会发现,捻子的果实也会变颜色。在捻子树上的果实,大部分是黑紫色的,也有个别是偏青色的,或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大人们早早就提醒上山摘捻子的孩子们,一定要摘黑紫色的果实,那个是已经熟透的捻子。摘了其他颜色的捻子是不能吃的。
关于捻子的样子,有的小伙伴觉得它长得好像一个小酒杯一样,有的小伙伴觉得它像小葫芦一样, 九月觉得它长得像一口小水缸,顶上再盖上一个小盖子 。九月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搜寻捻子的踪影。只要发现了捻子,大家都会快速赶过来,把捻子采摘下来。
不过有时候都是先满足自己的胃,采摘下来的捻子在衣服上擦几下,直接就放入嘴巴大口吃起来了。把果汁和果肉吃掉后,再把果皮吐出来。也有小伙伴给捻子剥了皮,露出不过她的手就惨了,手指和指甲都会被捻子的果汁染成了紫色。而其他人摘得快也吃得快,不一会牙齿和嘴唇也变成了黑紫色,衣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溅到也染上了紫色。
小伙伴们摘得快,吃得也快,不光是满嘴和牙齿都被染成了紫色的,就连衣服上也是。伙伴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哈哈大笑起来,欢乐的笑声在山间回荡着。
捻子的味道是非常的甜美的,有时候还带有一点酸味。伙伴继续搜索着山上的捻子树,进行捻子采摘,不敢吃太多,就把捻子装入袋子里或者篮子里,拿回去给家里人尝尝。因为家里人都告诉他们,捻子的果实不能多吃,吃多了到时候大便就困难了。如果不小心吃多了,下山回家后一定要马上喝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