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猜对了但没完全对(第1/2 页)
江东,建邺。
出发时候的十几万大军,只剩下不足两万人,皇帝本人也吐血昏阙。
回到建邺之后,病榻之中的曹炎立即召见其弟吴王曹戎,封为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
曹炎声音有气无力,一场大败把他的精气神全都打没了。
“二郎,非常之时,你且自为之”
曹戎也只能在病榻前痛哭流涕,表示:“臣弟敢不庶竭驽钝,为国尽力”
曹炎等于是把军政大权全都交托给了兄弟曹戎。
就像他说的,非常之时,这个权利他只能交给兄弟曹戎,寄希望于他能力挽狂澜。
因为他知道,这些事他是做不了了。
曹戎对兄长北伐是有过劝谏的,但他也知道,劝不住。
根源就在于就算是想要苟安江东,你也得把淮河防线拿下来,因为守江必守淮。
东魏政权从创立之初,就只有江左之地,闽越、岭南虽然表示臣服,但也没有实控过。
就连豫章都没实控过,更不用说大江上游的荆州和益州了。
好在荆州之前也没在大唐手中,但从去年开始,大唐顶着四方压力先灭西魏收取荆州之后,能够完整的控制大江,这就对东魏来说是一个很危险的局面。
曹炎是寄希望于这次北伐能够把战线推到淮河一线,解决唐军对建邺的威胁,功败垂成。
现在只能够寄希望于能够夺回采石,然后守住京口,以长江防线拒敌。
于是曹戎几乎是将能调用的军队全都调用了,得兵三万,从建邺出发想要夺回采石。
而此时,唐军在采石集结了超过四千的兵力。
除了傅惟学、俞平海率领的一千余精锐之外,李百室派遣扬州兵曹参军冯宗异率两千郡兵,淮南郡都尉邓友德率郡兵八百,支援采石。
这两部兵马得以让唐军在江左站稳了脚跟,先后击溃了数支尝试反扑的东魏军队。
而曹戎这次几乎是将京口和建邺的守军都抽调了大半,又临时征召了许多新兵和豪强部曲,这才率军赶往采石。
三万魏军进攻采石虽然声势浩大,但打陆战,唐军四千人都没守营垒,出营列阵作战。
四千对三万,唐军兵力在极度弱势的情况下,魏军却无法取胜,翌日再战,唐军大将傅惟学单骑入阵,杀魏军十余人,又再度出阵,唐军见主将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冯宗异和邓友德等也各率精兵发动猛攻,魏军本就因为战败而士气低落,面对唐军猛攻更是招架不住,只能连连后退。
();()
傅惟学还想发动追击,一口气打到建邺城下,但李保却直接下下马勒住了他的缰绳,然后道:“大将军的军令都督难道忘了吗?”
大将军说的是镇东大将军李药师,他给傅惟学等人的军令就是守住采石,不可主动进攻建邺。
就是说我不管你打不打的下,但就是不能打。
冯宗异和邓友德也全都奉劝他,并且也拿出了扬州刺史李百室的军令,没分别,都是不能主动进攻建邺。
傅惟学这才罢休。
李药师和李百室都是十分知道克制的人,攻取建邺的事那必须是齐王本人来决定的。
不管谁拿到,都是无限荣光,功成名就。
采石之战的失败,也让曹戎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东魏已经没有未来了。而回到建邺的曹戎更是接到一个噩耗,皇帝本人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曹戎迅速入宫,见到曹炎之后,听了他最后一句话,“勿使先帝蒙羞”
,而后驾崩。
而曹炎的遗命是,将皇位传给兄弟曹戎。
但曹戎却直接来了个秘不发丧,因为这?时候国丧,会让东魏立刻就要陷入崩盘状态了。
风雨飘摇啊。
这个时候的皇位,可没那么好坐。
甚至曹戎本人都避之不及。
而整个东魏朝堂,也陷入了风声鹤唳的状态。
担心唐军打过来。
李药师则在彻底肃清江北残余魏军之后,与吕钦合兵进驻历阳,在大江北岸悬而未发。
另一边,李元徽给老朱准备了大量的漕运船只,因此大军行进的速度非常之快。
从黄河入汴水一路南下,全部水运行军。
走的却不是颍水入淮河,然后在淮南登陆路线,而是取道徐州彭城,直接运河去广陵。
他的目标是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