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归来,又即将离去(第1/2 页)
唐太宗在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和尚虽然看起来年纪轻轻,但他却对治国方略有很深的理解,对朝廷的明争暗斗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尚曾说:“皇宫是最大的戏台,皇帝和大臣都是人物的身份,他们可以由任何人扮演,皇帝可以是大臣,大臣亦可成为皇帝。”
唐太宗不认为这句话是在侮辱他,相反,他认为和尚是在点醒自己。
他是开国君王,亦是一位明君。
他很清楚自己和大臣只是在玩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他们都在极力维持着游戏的平衡。
一旦某天平衡被打破,那么他是否还会坐在龙椅之上?
唐太宗和和尚交谈得越久,越是对他的身份感到好奇。
和尚聪明,自信,教养良好,又有着深不可测的法力,不管在什么领域,都能成为名震天下的大师。
可他为什么选择隐姓埋名做一个和尚,隐居在小小的木屋中,重复一天又一天的平淡生活。
但和尚在交谈中始终都对自己的身份有所隐瞒,唐太宗打听不出一点关于他身份的信息。
不知过了多久,和尚终于站起身来,对唐太宗躬身一礼,说道:
“陛下,时候不早了,该回去了。愿陛下龙体安康,国家昌盛。”
唐太宗也站起身来,对和尚再次道谢后,正要推门离开,突然回头问道:
“大师应如何称呼?”
“小僧名叫玄奘。”
“玄奘大师,有缘再会。”
“陛下,有缘,自会再会。”
唐太宗如今再次听到玄奘这个名字时,往事瞬间涌上心头。
在他那天离开木屋后,那座木屋和里面的玄奘大师好像人间蒸发般,踪迹全无。
唐太宗在国家恢复稳定后,并没有放弃寻找玄奘大师。可他即使派出无数的人马寻找,也找不到关于他的一丝信息。
就在唐太宗觉得此生再也无缘和玄奘大师相见时,没想到他却亲自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唐太宗此时也不管自己的身份,急忙来到侍卫的面前,问道:
“大师在哪?带朕亲自去见他。”
“陛下,大师就在皇城朱雀门前等待。”侍卫从没见过唐太宗如此失态,慌张回答。
唐太宗正待出发,却听到玄奘的声音远远传来。
“陛下不必如此,小僧无意打破游戏的平衡。小僧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求,还望陛下恩准。”
唐太宗一惊,看向周围的大臣,但他们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般,仍跪坐在垫子上,低着头,脸色没有丝毫改变,但心中却思绪万分。
唐太宗只好让侍卫去迎接玄奘,自己仍站在原地。
不多时,一位和尚缓缓地走入殿堂,他手捧一个卷轴,身穿一尘不染的袈裟,脚踏麻屩,眉清目秀,笑容温和,和唐太宗十年前看到的形象一模一样。
时间好似没在他的身上留下一丝一毫的痕迹,他还是那么年轻,那么自信聪慧,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和尚走到唐太宗面前,欲行跪拜之礼,唐太宗连忙扶住他。
“大师不必多礼,多年未见大师,朕甚是想念。如今大师回来了,就在留下来吧。”
唐太宗的话已经说得十分明显,只要玄奘肯留下,无论他想要什么,唐太宗都会满足他。
只要做出一个决定就可以终身荣华富贵,这样的条件,试问谁能拒绝?
“陛下,小僧请求陛下赐予唐朝境内所有城镇的通关文牒。”
唐太宗万万没想到,玄奘会提出这种请求,不光是他,所有的大臣都震惊无比。
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玄奘为何要放弃终身的荣华富贵,亲自来到皇上面前只为请求皇上赐予通关文牒。
“大师为何要通关文牒?只要大师肯留在皇城,朕可让大师担任唐朝国师,万人之上,与朕一同治理国家。”
唐太宗此时也不管朝廷众臣是何感想,为了留住玄奘,他愿开出任何条件。
然而玄奘仿佛没有听到他的话,而是将手中的卷轴递给唐太宗。
唐太宗疑惑地接过卷轴,缓缓打开,一幅地狱的景象映入眼帘。
烈火肆虐,建筑倒塌,尸骨遍地,血流成河,目之所及之处,血红一片,惨绝人寰。
唐太宗不忍直视画面的内容,因为画卷上的景象,和十年前天灾降临的景象毫无差别,已经尘封在唐太宗心底的记忆再次浮现。